教育部社科司副司长 徐青森
2013年,教育部和中央党史研究室联合设立了首批8个“高等学校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与文化资源研究中心”,三年来,8个研究基地发挥高校优势,探索协同创新机制,开拓社会服务渠道,逐渐把基地建设成中共党史和革命精神的研究高地、革命传统教育的宣传阵地,发挥了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的智库作用。
高校传承和弘扬党的革命精神,可从以下几点出发:
一是加强理论研究。高校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围绕中共党史研究、教育和宣传领域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结合当前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全面从严治党的要求,进一步提高理论研究水平,构建高端的理论研究平台,打造精干的理论研究队伍,坚持和发展党史工作积累的成功经验和方法,积极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创新党史研究的手段、方法、载体,加强中国共产党历史和光荣传统的研究和阐释,突出研究重点,充分挖掘中国共产党丰富的革命文化资源。
二是加强宣传推广。高校要拓宽宣传推广渠道,大力开展红色文化资源的宣传推广,并充分利用报纸书刊、广播电视、互联网、移动通讯、音像制品等媒介,开辟以党的历史和传统为主题的资源专栏、专题、网页,搭建革命精神资源宣传的立体平台。同时,要积极参与构建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公益服务体系,让红色文化资源吸引更多的人,提高革命传统和革命精神教育的感染力、吸引力。
三是加强人才培养。构建教育平台和实践平台,加强当代大学生的党史国史教育,帮助当代大学生坚定信念、明辨是非、明确使命,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同时,要以政治坚定、熟悉国情、视野开阔、勇于创新为标准,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党史国史、研究和宣传的人才队伍,优化队伍结构。进一步改革完善人事管理制度,充分调动高校党史研究队伍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使大家都能各尽所能、建功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