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5年12月05日 星期六

    平和、善念、敬畏

    ——抵制网络暴力的三个关键词

    作者:海南广播电视总台台长、党委书记 孔德明 《光明日报》( 2015年12月05日 06版)

        依法规整网络暴力,推进文明负责的网络行为,是促进互联网健康发展必须解决的问题。从网民自身来看,关键是推动情绪平和、激发心中善念、保持内心敬畏,以成熟理性的心态来面对网络世界和运用互联网。平和、善念、敬畏,是网民有效规避和消除网络副作用力的重要主体意识,也是抵制网络暴力的三个关键词。

     

    平和

     

        推动情绪平和,就是要推动网民和大众形成平和的心态和稳定的情绪,客观理性看待社会、面对现实,以平和健康情绪消除网络社会中的戾气,以内心和谐促进网络世界的和谐。

     

        中国社会正处于转型时期,互联网正处于发展时期,网民正处于成长时期,这种阶段性特点,决定了现实社会的复杂情绪不仅将传导为具有同样特点的网上情绪,而且某些情绪将在网上进一步聚积和扩散,呈现更加复杂多变的态势。媒介传播的纷繁复杂、社会问题的发酵和个人情绪的宣泄,使相应的负面情绪很容易在互联网上得到放大,掩盖和淹没了客观理性的声音和情绪,导致戾气无法消除,网络暴力无法根治,社会共识无法形成。而解决问题,任何外在管控手段都非治本之策,必须抓住主要矛盾,坚持从解决主体意识入手。

     

        要着力解决影响社会情绪平和的社会矛盾和问题,坚持问题导向,解决热点难点,化解社会矛盾,回应社会关切。要协调利益关系,预防社会危机,避免社会冲突,维护社会稳定。用积极进步的社会现实带动和影响社会情绪,影响网上情绪。

     

        要疏导社会情绪,理顺社会心态。以培育理性平和的社会心态为核心,建立起党政履职抓、行业主动管、社会理性谈、精英自律强的理性网络平台。借助各种现代交流融通手段,拓宽社情民意表达渠道,顺畅反映各阶层的利益和多方诉求。加强交流沟通,在双向互动中培养情感、增强互信、达成共识。加强宣传舆论和思想政治工作,引导网民培养健康的心态和健全的人格,有效规避和抵制网络负面影响。

     

    善念

     

        激发心中善念,就是要激发、放大网民和大众心中的良知善念,形成“善语良言”的网络表达方式,消除网络暴力和传播伤害。

     

        由于网络迅捷、多变、积聚和发散的特点,以及具备虚拟化、匿名化的特征,网络暴力伤害的影响更加广泛和难以控制。网民对暴力的围观、参与,既有内心共鸣,也有偏听偏信,更有自身情绪的宣泄,其共性原因是善的意识未能占据主导地位。

     

        要激发内心深处的善念。善念是正能量的源泉,“从善如流,从恶如崩”,网民要树立正确的网络伦理道德观,发扬中华民族善的传统美德,在网上多一些善语良言,少一些恶言恶语;多一些宽容理解,少一些尖酸刻薄;多一些欣赏和点赞,少一些怒目相向和恶意围观,让“善语良言”成为习惯,成为网络标准语言。

     

        网络批评也要坚持善念。正确的网络批评是带有建设性而不是破坏性,更不是摧毁性的批评和评论。要坚持善念,着眼于化解矛盾而不是激化矛盾,解决问题而不是躲避问题,改进提高而不是肆意贬损,建言献策而不是发泄不满,更不能单纯为了批评而批评。总之,要杜绝和避免无中生有或为了自身利益大施网络暴力的行为。

     

        我们在网络实践中要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方面,要运用互联网大力传播和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另一方面也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标尺,指导互联网实践活动,让其成为每个网民的言行规范和上网指南。

     

    敬畏

     

        保持内心敬畏,就是要强化网民和大众的法治意识,在心中形成自由而不逾矩的底线思维,保持对法律、道德、社会、生命的敬畏之心,自觉抵制网络暴力。

     

        在互联网面前,每个网民都有平等、自由、理性发声的权利,也都有自觉依法、依规、依据道德标准规范自身言行,抵制网络暴力等消极错误行为,维护网络世界秩序的责任和义务。而履行好这种责任和义务的关键是要有敬畏之心。

     

        要敬畏法律。自觉规范自身网络言行,在法律法规范围内从事网络活动。要增强互联网法治思维和法治意识,正确认识网络暴力行为性质以及法律责任,特别要以对法律的敬畏之心强化法律意识,增强法治素养,提高用法能力,做到知法、守法、用法的有机统一。

     

        要敬畏道德。保持内心深处对人类公共道德和传统价值观念的敬畏,避免在虚拟世界中触及人类道德底线,增强维护文明与道德的自觉。

     

        要敬畏社会。以符合时代潮流和社会发展大势的行为来从事网络活动。增强对世情、国情和舆情、网情的了解与把握,加强对客观事物的分析研判,提升自身的洞察力、判断力、辨别力,增强对低俗文化的免疫力,在抵制网络暴力的同时,增强自身网络行为的积极性、进步性、建设性,做到理性、健康与自由、真实表达的有机统一。

     

        要敬畏生命。以是否对生命造成影响与伤害作为重要的网络行为标准,杜绝人身攻击、恶意诋毁、“人肉搜索”等暴力行为,维护生命安全、生命尊严,维护网络秩序。

     

        从根本上来说,互联网正能量的发挥,关键在于公众自身的正能量。要引导公众和网民全面认识互联网,准确把握互联网,科学运用互联网,大力提升互联网素养,自觉抵制网络暴力等错误行为和负面影响,从自身做起,做清朗和谐网络世界的参与者、建设者、推动者、促进者。

     

    光明日报
    光明日报(1985.01 - 2009.12)
    中华读书报
    中华读书报(1998.01 - 2010.08)
    文摘报
    文摘报(1998.01 - 2010.08)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博览群书(1998.01-2009.08)
    书摘
    书摘(1998.01-2009.08)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