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草青青,蝶舞蜂飞,万枝丹彩,独占秋色”,浙江省宁波市江北区慈城镇金沙村桃花岭风光独好。粼粼湖水畔,一条古道蜿蜒于九龙山脉,是69岁的宁波“愚公”袁松才用6年的时间修复了这条被湮没的千年古道。
相传2200年前,秦朝方士徐福求长生仙药时从这条古道走过,翻山越岭下海东渡。彼时,路两侧野生桃花盛开映红了山坡,桃花岭由此得名。岁月更迭,在革命战争年代,这条连接镇海、江北、慈溪三地的古道成为我党地下军政人员和武装部队的交通要道,留下了众多的革命遗迹。新中国成立后,随着交通日益便利,这条古道所承载的功能渐渐被现代公路网所代替,曾经的繁忙古道渐渐被世人遗忘,一直在藤蔓野草间沉睡,直到6年前。
袁松才从小便在桃花岭下的宁波市江北区慈城镇金沙村长大。桃花岭的东边是镇海,北边是慈溪,西边是江北,连接三地,是探亲访友、贸易往来的重要通道。他记忆中的桃花岭,人来人往,热闹非常。2009年,退休后的袁松才回到金沙村安度晚年。闲来没事的时候,他喜欢上山转转。一次偶然的机会,透过一片藤蔓野草,他隐约看见一条青石板古道,儿时的记忆突然被唤醒,“我当时就下了决心,要修复桃花岭古道”。
说干就干。挥动柴刀、抡起锄头,袁松才与层层蔓藤和漫山遍野疯长的竹子做起了斗争,一米,两米……路一点点艰难地向前延伸,“以前愚公连山都移了,我就不信连条古道都修不好?”越是遇到困难,袁松才越是来劲,这也成为他快乐的源泉。一年后,650米长的古道被他一锄头一柴刀地整理出来了。
修路、造亭,袁松才老人说,这六七年时间里,他就干了这两件事。眼前的他声如洪钟、精神抖擞,粗壮长茧的手指上留着几道割裂的伤口,酱紫色的皮肤粗糙得像沙石。
“愚公”式的做法,引起了大家的关注。2011年,同村的麻松涛、叶国平、沈国仲三位老人开始加入修路的队伍。88岁的徐永根老人,更是把自己省吃俭用节约下来的2000块钱捐给了袁松才。袁松才用这雪中送炭的2000块钱,给原本破烂不堪的古道两边浇上了水泥。
终于,褪去荆棘蔓草的古道,开始逐渐恢复了往日风貌。
可4位修路老人并不甘心。根据史书记载,桃花岭只是徐福古道的一段,他们决心把古道彻底恢复。路,越拓越深,队伍也逐渐壮大。当地政府、企业家、公益人士纷纷加入了进来,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袁松才在桃花岭上立了一块牌,除了说明古道的来历、建设过程,同时公布了捐赠明细。
“一到周末,来爬山走古道的人有近千人。”说这话时,袁松才老人的脸上满是满足。整整6年,他们不仅修复了20多公里的古道,让它们恢复往昔面貌,还建了9间长廊和一间亭子,供人们休憩之用。
如今的桃花岭古道,已经成了一条远近闻名的休闲漫步道,周边的金沙村、横溪村和方家河头村因此兴起了农家乐。一条已经湮没的古道,就这样慢慢变成了“生财之道”。
袁松才老人几乎每天都“长”在桃花岭,捡捡垃圾,看看游客。“接下来我们要把公共厕所进一步改造升级,让这里更美些。”如今他又有了新的目标。
(本报记者 曾毅 王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