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和“产能合作”是近年来的两个新有名词,也是经济界的热点话题,与高铁走出去战略密切关联。
“一带一路”是中国全方位改革开放和对外合作的宏伟倡议,也是亚欧区域合作的长远构想。今年3月国家发改委、外交部、商务部推动共建“一带一路”愿景与行动正式发表,这代表“一带一路”进入合作新阶段。
“一带一路”和“产能合作”,特别是与高铁走出去的“产能合作”有着密切的联系。“一带一路”建设侧重八大领域,其中之一就是投资与产业合作,可以讲产能合作是“一带一路”的重要支撑和主要战略。国际“产能合作”是经济外交的重头戏,是外交部今年的工作重点之一。国际产能既有利于解决中国富裕的产能问题,进而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提供工业化水平,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和开展国际“产能合作”,既要保持项目的效益,也要增加就业,改善民生,主动承担国际责任,注重示范保护,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
要坚持市场运作,遵循市场规律和国际通行规则,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企业的主体作用,国际“产能合作”的主体是企业,企业投资建厂,转移生产线,承包工程,企业需要自主决策,自负盈亏,李克强总理强调国际“产能合作”要以企业为主导,依照商业原则灵活运用境外工程总承包,第三方合作等多种模式,做好国内产能与国外市场的对接,更好契合不同地区的需求。
政策沟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保障,沿线各国政府积极构建多层次,政府间宏观政策的沟通交流机制,就经济发展战略和对策进行充分的交流、对接,共同为务实合作提供政策支持,国际产能合作需要有关国家协同推动,为企业营造良好的投融资环境,“一带一路”和“产能合作”为中国企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新机遇。根据亚洲开发银行的估算,未来8~10年亚洲每年的资金设施,资金需求将达370亿美元,而市场估算是8000亿美元,所以在基础设施资金投资这块就有很大的可能。
中国高端制造业要想真正走出去不能仅仅依靠价格竞争和政策扶持,更需要练好内功和外功,所谓内功就是有优势的技术、自主和有价值的产权,外功就是充分市场调研、精密的成本计算,高铁企业要在技术创新、提升竞争力方面多下功夫,要对全球工业化新动向有清醒的认识,不断加大研发投入,在走出去开展国际“产能合作”时在国内保持技术,防止产业空心化,要做好风险评估和防控,中国高铁企业走出去参与“一带一路”建设面临着政治、经济、法律、人文方方面面的工作,而且各国的情况千差万别,因此,高铁企业走出去之前要加强风险评估和前期调查,知己知彼,避免因小失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