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能的禅法思想主要有三点。一是强调众生皆有佛性,可通过自修和“识心见性”达到顿悟,“佛是自性作,莫向身外求”,“一悟即至佛地”;二是以“无念为宗”,寄坐禅于自然无为和日常生活之中;三是强调在日常修行和生活中必须遵循五戒、十善等佛教伦理,通过行善止恶、利益群生和克制贪嗔痴来净化心灵,以便将掩蔽自性的“妄念浮云”清除,使清净自性显现。前两点是为了达到解脱成佛的至高目标,后一点是为了达到道德圆满、成就完善人格。
慧能的这种思想,为中国历代著名禅师继承。他们适应中国以儒家为正统的社会环境,将儒家和广大民众熟悉的道德理念和规范与佛教的道德思想结合,一起纳入道德的善的范畴,从而促进了儒、佛思想的会通,既扩大了佛教道德的内涵,也促进了中华民族传统伦理思想的充实和发展。这种思想,体现了中国佛教的优良传统,蕴含着近现代中国佛教界提倡的人间佛教的因素。近现代高僧太虚主张佛教必须契理契机,适应时代进行革新,主张佛教必须重视人生、贴近人生,以改善人生和完善自我为基础,然后才是去实践更高级的佛法,通过体悟真如实相而达到解脱成佛。
当代中国佛教界已经达成致力实践人间佛教的共识,为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在这个时刻再回头看《六祖坛经》,可以看出当年慧能大师在创立顿教禅法过程中,始终没有忘记佛教教化的最基本要求——引导信众通过净心来加强道德修养,从事慈悲善行,制止一切恶行。从中可以得到很多有益的启示:弘传任何高深的佛法,皆应引导人们行善止恶、净化心灵、增进道德修养;教导信众若要“识心见性,自成佛道”,必须从日常修持佛教道德做起;只有完成完善的人格,才有可能进而修证成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