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5年11月28日 星期六

    慧能伦理思想的当代启示

    作者:中国社科院佛教研究中心主任 杨曾文 《光明日报》( 2015年11月28日 08版)
    杨曾文

        慧能的禅法思想主要有三点。一是强调众生皆有佛性,可通过自修和“识心见性”达到顿悟,“佛是自性作,莫向身外求”,“一悟即至佛地”;二是以“无念为宗”,寄坐禅于自然无为和日常生活之中;三是强调在日常修行和生活中必须遵循五戒、十善等佛教伦理,通过行善止恶、利益群生和克制贪嗔痴来净化心灵,以便将掩蔽自性的“妄念浮云”清除,使清净自性显现。前两点是为了达到解脱成佛的至高目标,后一点是为了达到道德圆满、成就完善人格。

        慧能的这种思想,为中国历代著名禅师继承。他们适应中国以儒家为正统的社会环境,将儒家和广大民众熟悉的道德理念和规范与佛教的道德思想结合,一起纳入道德的善的范畴,从而促进了儒、佛思想的会通,既扩大了佛教道德的内涵,也促进了中华民族传统伦理思想的充实和发展。这种思想,体现了中国佛教的优良传统,蕴含着近现代中国佛教界提倡的人间佛教的因素。近现代高僧太虚主张佛教必须契理契机,适应时代进行革新,主张佛教必须重视人生、贴近人生,以改善人生和完善自我为基础,然后才是去实践更高级的佛法,通过体悟真如实相而达到解脱成佛。

        当代中国佛教界已经达成致力实践人间佛教的共识,为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在这个时刻再回头看《六祖坛经》,可以看出当年慧能大师在创立顿教禅法过程中,始终没有忘记佛教教化的最基本要求——引导信众通过净心来加强道德修养,从事慈悲善行,制止一切恶行。从中可以得到很多有益的启示:弘传任何高深的佛法,皆应引导人们行善止恶、净化心灵、增进道德修养;教导信众若要“识心见性,自成佛道”,必须从日常修持佛教道德做起;只有完成完善的人格,才有可能进而修证成佛。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