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5年11月20日 星期五

    锐评

    缅甸外交走向新推演

    作者:陆忠伟 《光明日报》( 2015年11月20日 12版)

        美国著名外交家亨利·基辛格博士曾说:“地理对于决定国家命运至关重要。”所以,地缘战略环境渐成战略界研判一国外交政策的基本出发点。缅甸地处亚洲腹地,境内的伊洛瓦底江和萨尔温江两条水上大动脉直通印度洋安达曼海,这一独特的地缘战略要冲位置,使其成为大国海权博弈之地。

        中国与缅甸北部相邻,两国之间边界线长达2200公里,其中滇缅段由北至南约1997公里,是中国通向印度洋的战略走廊。中缅山水相连、民族跨界而居,部分地区一村两国、一山两国、一河两国,边陲民情,凸显出这组国家关系的特殊性,中缅建立“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应该包含地理因素的考虑。

        缅甸历史性的“11·8”议会选举之后,内比都政权易手,朝野力量逆转。鉴于巩发党与民盟的政治、外交理念两相抵牾,以致战略界纷纷揣测新政府对外交方向的把握:萧规曹随,沿袭吴登盛政府外交路线,推行大国平衡政策?抑或重起炉灶、迎新弃旧,大幅度调整缅甸与中美日印关系?

        此次选举前二十几年,缅甸外交棋局一直随亚太地缘战略态势变化不断推演。1990年,因军方选后悔棋而遭美、西方制裁,形格势禁、孤立无援,缅甸政府面对枯棋,活路外交成燃眉之急。内比都在外交领域亟须平衡及解决远水与近火、远亲与近邻、远交与近和的几大关系与矛盾。

        中国先贤有言,“治强易为谋,弱乱难为计。”简言之,内政治理得好的国家,外交也容易成功。当时的军人政府为巩固政权、盘活外交而决意推行民主转型,拟定从1996年至2011年间,循“七步路线图”逐步向民选政府移交权力。此举显示军人集团认可民主转型进程,也意识到或将触发国内政治力量角逐。

        树无静树,川无停流。缅甸民主转型引发西方关注。美国首先调整政策,希拉里·克林顿、奥巴马先后访缅,以美元、美资、美援诱拉,促缅坚定走“民主化”道路。日本视缅为经济“处女地”,加大经济合作力度,配合美国,诱缅远华。印度更担心中国经缅入海,引发印度洋沿岸国家“离印”倾向,故将其“东进战略”目标首选缅甸。

        缅甸内外局势的白云苍狗之变,使其从国际“孤儿”变身西方“宠儿”,外交枯棋走活、地缘价值看涨。形势变化亦使该国决策层把持不住战略定力而飘飘然,欲迎合地缘战略焦点变化,重新调整外交格局,多头下注、待价而沽。吴登盛上台有几年,中缅关系龃龉、高层互动减少、大型项目叫停、边境不时耸动,即是缅方欲变这组“特殊关系”为“正常关系”的外交思行使然。

        交邻所重者信耳。唯有将本国利益与对象国利益结合交汇,实现双赢、多赢,才构成外交正道或重心。从当下缅甸外交课题或悬案看,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新政府权柄好接,但如何变新手上路为新路上手,还需一步一个脚印,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提升。但舆论预期新政府能把握局势,兼顾义利。

        对缅甸外交走向,战略界较一致的看法是:新政府还将是骑墙履中,牵挽各方。不以意识形态画线,不循地缘战略选边;亲西方而不离东土,靠北邻而不弃南舍,保持大国平衡,力求周边和睦,实现安全与经济利益最大化。

        在具体操作上,缅甸将继续发展与美欧等西方国家关系,推动美国解除经济制裁,以完善投资环境,带动更多直接投资入缅。继续维护中缅友好,密切高层互访,抓住中国“一带一路”、亚投行倡议蕴含的合作机遇,推进经济开发区建设、加强产能合作、参与互联互通等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深化农业、水利合作。

        (作者系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原院长)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