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5年11月16日 星期一

    光明艺点

    古典主义绘画的新光辉

    ——从《斯巴达300勇士》看古典主义绘画语言在电影视觉特效中的运用

    作者:陈雨 《光明日报》( 2015年11月16日 15版)

        当法国人路易·雅克·曼德·达盖尔将摄影术和照片带到世人面前时,就有人感慨道:“从今天起,绘画死亡了!”这里提到的绘画是基于再现功能的古典主义风格绘画。我们如今只有在博物馆才能欣赏到古典主义绘画的遗作。历史的遗风总会吹过时间丛林在当下与我们迎面相遇。古典主义绘画便是这穿越时空的风,它借助电影这种当下最为普及和流行的视听艺术形式绽放出新的光芒。

        绘画与电影一直以来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电影从早期就将绘画奉为老师,从它那里学习构图、色彩等艺术语言。但又保持着适当的距离,而后不久便以故事、结构、叙事性等电影语言自立门户,甚至抛弃绘画语言来保持电影叙事的纯正血统。在数字影像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电影艺术家凭借这些新兴媒介又将绘画的视觉语言与电影完美地结合在了一起,这使得绘画在新的领域以新的形式焕发了活力,给电影带来特别的视觉感受和表达手段

        以电影《斯巴达300勇士》为例,我们能从电影画面的构图、色调、用光感受到艺术家对古典主义绘画视觉语言的理解以及更为强烈的表达欲望。电影《斯巴达300勇士》是根据弗兰克·米勒的同名漫画改编的关于第二次希波战争之温泉关战役的战争历史题材电影。电影所讲述的希腊历史故事和古典主义绘画钟爱表现的历史、传说、神话等主题在冥冥之中就有所契合,所以导演用古典主义绘画的视效来丰满电影叙事是再合适不过的了。下面就从构图、色调和光线运用三种古典主义绘画的视觉语言来分析一下电影《斯巴达300勇士》是如何完美演绎这段视觉神话的。

        首先,电影的开篇伴随旁白的影像将观众带回到了公元前四世纪的古希腊,当被放逐的年轻斯巴达国王列奥尼达载着荣誉回到皇宫的画面以类似定格的缓慢镜头放映出来时,一幅宏大的主题油画被呈现出来,前景中,国王君临,将士跪拜,人物与雪地强烈的黑白对比加强了他们在画面中的主体地位;背景里,一排臣子身处阴影中鞠躬恭迎圣驾。画面的构图无论是从人物的主次安排、节奏起伏,还是它所传达出的故事内容都和新古典主义画家大卫的《荷拉斯兄弟之誓》有着相同的仪式感和庄严性。这样的画面感既神圣又和谐,散发出理想与信念的古典气质。电影尾声,斯巴达士兵连同国王壮烈牺牲的画面由近及远拉伸又带出一幅古希腊式的史诗悲剧的画幅。构图上杂乱而自然,平面而又主次分明,导演又一次用这种古典主义的构图方式将全片带入高潮。

        《斯巴达300勇士》从头到尾下来,构图上导演都努力在用古典主义绘画的语言来展现300斯巴达勇士伟大、崇高、无畏、悲壮的精神与电影古典、自由和另类的气质。

        其次,暗褐色的色调奠定了电影古典主义的基调。整部电影画面中没有过于鲜艳的色彩,黄色、红色和褐色成为主调,素描的明暗处理方式多过色彩的冷暖表现,这样刻意的画面营造给人厚重而浓郁的情感,也恰到好处地烘托出电影史诗般的剧情。

        当波斯使者带着马队飞驰般地穿过金色的麦田奔向斯巴达的城邦时,金黄色的色调溢满整个画面,远山都以重色和灰色处理,画面显得空旷而深沉,马队从白雾中冲出,强烈的色彩对比使他们成为绝对的主体。近景中金色的麦田显得静谧而凝重。古典主义金黄般的色调让电影画面在统一与和谐中达到唯美的极致。

        影片为数不多的几帧冷色调画面显得弥足珍贵。在古典主义绘画作品中冷色调甚为罕见,由于油画颜料多为矿物质颜色,冷色的矿物质非常贵重。所以以前的画家们很少用它来统一画面的色调,只用于局部的绘制。但这部电影的后期技术为我们的视觉打造出了数幅冷色调的古典主义绘画精品,且传达出特别的视觉效果。其中波斯皇帝薛西斯一世站在千层万叠的云层前面紧握双拳注视前方战事的画面呈现出的整体冷灰色调不仅使人战栗,也契合薛西斯一世因波斯军队战事不利而怒发冲冠的形象,还以此色调暗示冷兵器时代战争的血腥和残酷。

        最后,在光线的运用方面,《斯巴达300勇士》可谓煞费苦心,以至于将古典主义绘画中光线营造的精髓几乎带进到电影的每一帧画面。众所周知,古典主义绘画大师中伦勃朗堪称用光大师,他将光作为表现人物精神状态的一种手段,用光影来表现事物的主次关系,烘托画面气氛。正如伦勃朗对光的钟爱,《斯巴达300勇士》也将光看作是传达故事内涵,塑造电影格调的法宝,特别是电影后期数字技术的运用将光线的故事讲述得更为动人。

        拿影片中斯巴达皇后进入议会大厅准备给众多元老们作演讲那一幕为例,皇后站在画面正中背对观众,她面对的元老们则坐于台阶之上并位于画面的背景中,强烈的聚光从画面右上方斜射到皇后和元老中间的大理石地面,照亮了部分背景,同时突出了皇后的主体地位。这俨然一幅伦勃朗《夜巡》图的光线意境,只是光源的方向不同,但同样使画面营造出戏剧化的效果和气氛,而更为强烈的宗教仪式感也因这束光线表露无遗。

        让人对光源感受最深的莫过于一群斯巴达士兵围在一堆篝火旁聆听他们领袖的热血演讲那一幕画面。火光由近及远地照亮了将军和身后的几个士兵,而其余的人则处在夜幕之中。我不由自主地将它与拉图尔的绘画作品联系起来,他是以表现火光而著名的古典主义大师。拉图尔的火光温暖而神秘,而此幕画面在光的运用上充分吸收了前者作品的精华,用火光来讲故事,用火光象征斯巴达胜利的希望,用火光传达希腊人自由的理念。

        纵观整部影片的视觉效果,我们应该对导演的视觉审美以及后期特效制作顶礼膜拜,他们用虚拟的视觉语言把我们带入了只有在古典主义绘画作品里才能欣赏到的世界。影片通过构图、色调和光影的协调运用来塑造一个唯美的世界,透过一帧帧古典主义画面赞美自由而伟大的灵魂。

        电影与绘画这对兄弟在分道扬镳之后再度聚首,不仅在《斯巴达300勇士》,还在《戴珍珠耳环的少女》等许多影片中都让视觉效果散发出了新的光辉,这说明在新的时期,大众对电影的视觉审美要求和口味在不断地变化,他们不仅需要现实主义的画面,还需要唯美、主观、浑厚的视觉效果以及更为多元的视觉语言。电影艺术家也在寻求突破,努力探索新的视觉语言来拓展电影的表达空间。从另一方面看,古典主义绘画也在新时代下通过新的科技媒介,并借助电影这种艺术形式找到复苏的温床。电影这种时下最为流行的艺术形式让古典主义绘画找到了重新释放光芒的表现载体,并用自身的视觉元素借助电影的时间性和叙事性讲述出了新的故事。

        (作者单位:重庆大学城市科技学院)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