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爱好,正如人有雅俗之分,爱好也有层次,有些爱好,纯粹自娱,而有些爱好,却能在自得其乐的同时,愉悦更多的人。
父亲任虎成于20世纪40年代生于古长安泥瓦之乡——细柳,青年时期即在建筑队工作,之后成立了自己的建筑公司,这为父亲日后的收藏提供了较为充裕的经济保障。80年代起,父亲逐步涉入字画收藏领域,1996年,他开办了画廊,除了收藏字画之外,也开始涉及瓦当、陶俑等其他品类的收藏研究,并在陕西古玩收藏领域汇聚了丰富的人脉。
1996年,马未都、路东之等数位收藏家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创建了私人博物馆,他们收藏多年的一些珍品得以面世,其中路东之先生部分瓦当藏品,让更多的人了解了它们的风采与魅力。消息传来,对父亲触动很大,他在想,作为十三朝古都的历史文化名城,西安文物遗存得天独厚,秦砖汉瓦更是其中杰出代表之一,但多年来却无人专事秦砖汉瓦收藏,国内更没有一座秦砖汉瓦专题博物馆。此时父亲收藏的秦砖汉瓦藏品已有近千块,他暗下决心,要在十年之内尽快丰富自己收藏的瓦当品类,并在西安创建一座秦砖汉瓦专题博物馆。
父亲做事执着,有胆有识,认定的目标不畏艰难,总要实现。为了早日实现创建秦砖汉瓦专题博物馆的梦想,他毅然割舍持续多年的字画收藏,集中财力、精力收藏瓦当。碰到好的瓦当,他重金不吝,出价最高,在收藏界树立起了良好的口碑和威望。其他藏家遇到好的瓦当品类会第一时间通知父亲,父亲也得以在几年的时间里收藏了大量的瓦当珍品,丰富了自己的藏品数量和种类。珍品可遇不可求。父亲在收藏的路上一直铭记这一句老话:“没有因价高收藏而后悔,只有嫌贵放过而后悔。”
有一次看到一方罕见的瓦当,他报价6000元,正在还价时被别人以6500元买走,该品种至今再未遇到,与珍品失之交臂至今仍是父亲心中抹不去的一个遗憾。还有一次,一方瓦当报价1700元他没买,11年后再见到,花3万多元才买到。
多年来,为了收藏瓦当,父亲生活俭朴,吃穿用度都很简单,从不舍得多花钱,而一旦遇到好的瓦当,再贵他也会买,没钱时借钱也要买,如今虽已负债累累却依然痴迷于此,无怨无悔。除了收藏瓦当,父亲还注重搜集关于瓦当的相关文史资料,为了获得重要的一手资料,年届花甲的他前后考察过数百处秦汉建筑遗址,其间因劳累病倒过,甚至因为急于赶路而遭遇翻车事故……种种艰辛也收获了丰厚的回报,多年来,父亲已搜集到大量的瓦当遗址考察资料,为日后瓦当文化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成功的大门总是为有准备的人敞开。2008年,西安市政府出台政策,提出“大力发展博物馆事业、创建博物馆之都”的号召,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博物馆事业发展。就在此时,父亲邂逅了从事文化产业开发的陕西雅森集团公司董事长王锦锋。出于对传统文化共同的热爱和保护珍贵文物的社会责任感,双方达成合作意向,并在西安市杜陵文管所的协助之下,于2009年开始创建西安秦砖汉瓦博物馆,并在2010年4月正式对外开放。西安秦砖汉瓦博物馆的建成,不但填补了我国古代瓦当专题博物馆的空白,也开创了由政府、民营企业、收藏家共同创办博物馆的先河,在中国民办博物馆的创建模式上做了一次有益的尝试。
瓦当是我国传统建筑铺在房檐边上的滴水瓦头,呈圆形或半圆形,上有图案或文字。文化始于周而造极于秦汉,它是文字、文学、美学、书法、雕塑、装潢、建筑等多门类综合共蕴的艺术,内容涉及自然、生态、神话、图腾、历史、宫廷、官署、陵寝、地名、吉语、民俗、姓氏等等,反映了丰富的自然景观、人文美学、政治内容和历史文化,具有很高的学术和考古研究价值。
西安秦砖汉瓦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为“天人合一”瓦当,由“金乌神鸟”“玉兔蟾蜍”和“益延寿”三枚瓦当组成,出土于西安市北郊汉长安城汉武帝延寿宫遗址,寓意“日月同辉、天人合一、多福长寿益延年”。该遗址所出三枚瓦当,当面直径22厘米,为汉瓦中罕见巨制,边轮有纹、当面外围饰连珠纹,为汉武帝御用的祈福长寿的延寿宫建筑用瓦。
2005年4月30日,时任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访问古都西安,当时中共西安市委赠送连战的礼物即为一方西汉“长生无极”瓦当,瓦当的堂皇、雍容展现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底蕴和艺术魅力,以及炎黄子孙梦回汉唐、共襄民族复兴盛举的美好愿景,感动着每位与会者。
在西安秦砖汉瓦博物馆里,各种纹饰的瓦当,各成系列,古朴典雅,形态生动,美观和谐,体现出汉民族的审美情趣和隽永的艺术魅力。这一枚枚瓦当和古砖,不仅承载着厚重的历史文化,也演绎着一幕幕耐人寻味的历史故事。
应该说,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父亲创办瓦当专题博物馆的梦想终于得以实现。现在,父亲还有一个大的心愿就是编辑出版瓦当工具书《瓦当大成》,近几年父亲的精力也主要集中在瓦当的资料搜集与研究中,希望这一心愿也能尽早实现。
(作者系西安秦砖汉瓦博物馆副馆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