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界有“纵有家财万贯,不如汝窑一件”的说法,足见汝窑瓷器的珍贵。在香港苏富比2012春拍会上,一件北宋汝窑天青釉葵花洗曾拍出了2.786亿港元的天价,刷新了宋瓷在世界上的拍卖纪录。历史上汝窑的烧造时间仅20年左右,存世量极少,汝窑传至今天便是稀世珍宝。
恰逢故宫90周年华诞,展览的重头戏之一“清淡含蓄——故宫博物院汝窑瓷器展”已经开展,故宫博物院收藏的北宋汝窑瓷器素以数量多、质量精而备受世人瞩目,展览受到广泛关注。
以稀为贵
北宋汝窑瓷器的稀缺不仅发自当代。南宋人周辉即在其《清波杂志》一书中谈道:“汝窑宫中禁烧,内有玛瑙末为釉,唯供御拣退,方许出卖,近尤难得。”
源自清宫旧藏的汝窑瓷器,烧造于11世纪末12世纪初的河南宝丰县清凉寺村,烧造时间短,传世有限。1987年上海博物馆汪庆正等人出版的《汝窑的发现》一书,当时统计世界范围博物馆公布的仅有65件汝窑瓷器传世;后来收藏家马未都发表文章提出存世“67件半”,其中半件典藏于广东省博物馆。台北故宫博物院古陶瓷学者余佩瑾则认为全世界范围典藏的汝窑传世品大约70件左右。而开展之际,故宫博物院器物部副主任、研究员吕成龙谈到,据北京故宫的最新统计,传世北宋汝窑瓷器约有90多件,主要收藏在北京故宫博物院、台北博物院、英国大英博物馆(含大维德基金会)和上海博物馆等单位。
展览分“累世遗珍”、“考古所得”和“天青余韵”三个专题。故宫博物院倾其所藏20件北宋汝窑瓷器中的19件首次集中亮相(另一件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展出),另展出2件汝州市张公巷窑青釉器盖和30件明、清时期景德镇御窑厂仿汝窑瓷器,其中大部瓷器属于首次展出。以展示故宫博物院藏北宋汝窑和明清时期仿汝窑瓷器为主,辅以北宋窖藏和汝窑遗址历年考古发掘所得瓷片、修复品、窑具,以及从英国大英博物馆、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宝丰县文物管理局、上海博物馆等文博单位商借的具有代表性的传世汝窑瓷器,力求较全面地反映传世和出土汝窑瓷器以及明、清时期景德镇御窑厂仿汝窑瓷器面貌,展出文物共计135件。
此次从英国大英博物馆商借的3件北宋汝窑瓷器均堪称重器,特别是玉壶春瓶,属于传世汝窑瓷器中的孤品;茶盏托则是目前所见4件传世北宋汝窑茶盏托中造型和釉色最精美者;六瓣花形洗则与2012年4月4日香港苏富比拍卖会上一件北宋汝窑花形洗本为一对,原本都是英国著名收藏家艾尔弗雷德·克拉克(Alfred Clark)夫妇的收藏品。
梦中颜色
天青色是宋徽宗梦中见到的颜色,留下“雨过天青云破处,这般颜色做将来”的诗句,要求工匠们烧出他要的这种颜色,汝窑的天青从此名满天下。
烧造于河南省宝丰县宋汝窑以釉取胜,釉色分为天青、粉青、月白、卵青(俗称鸭蛋青)、豆青、灰青(艾青)、虾青等。汝窑最美的釉色是一种青中泛蓝、纯净、温润的淡天青色,釉质青翠如脂、润泽似玉,釉面隐现出一种柔和含蓄类似古玉般内蕴的光泽。汝窑釉面常开有细碎冰裂纹,多为错落有致的极细纹片,俗称为“蟹爪纹”。汝窑注重釉色典雅和开片纹路,刻画装饰不多,有的器物仅略饰一道或几道弦纹,简约清爽。汝窑瓷器胎主要为灰白色,深浅有别,与燃烧后的香灰相似,俗称“香灰胎”。
汝窑造型大多模仿古代青铜的样式烧造,主要有三足樽及承盘、茶盏托、酒盏托盘、温碗、椭圆水仙盆和各式瓶、洗、碗、盘、碟等,器形古朴典雅,制作精细规整,多采用满釉“裹足支烧”,外底留有细小如芝麻大小的支烧钉痕;也有少量器物采用垫饼或垫圈垫烧,圈足底端无釉。南宋叶寘《坦斋笔衡》中曾云:“本朝以定州白瓷器有芒,不堪用,遂命汝州造青窑器,故河北、唐、邓、耀州悉有之、汝窑为魁。”其后,历代青瓷以汝窑为冠,位列后世誉称的汝、定、官、钧、哥北宋五大名瓷之首。
幽淡隽永的汝窑天青色彰显着“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宋代文人精神,尤为北宋晚期及明清一些皇宫贵族所倾心。明代宣德皇帝即责成景德镇御窑厂仿烧汝窑,清代雍正、乾隆时期御窑厂仿烧汝窑达到一个高潮。但明清御窑仿烧汝窑大多仿其天青釉色,造型则应时而制,釉色之莹润含蓄远不及北宋汝窑。其中好诗的乾隆皇帝尤其钟爱汝窑,其一生题写咏瓷诗约200首,咏汝窑瓷器的诗则达20多首,并御示宫廷工匠刻题于汝窑器物上;镌刻在汝窑瓷器底部的铭文,清晰地刻画出传世汝窑器物的皇家记忆。
周杰伦在一首歌中唱到:“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与淡雅莹润的汝窑相遇,便是可遇不可求的缘分,90年等一回,这个展览当不容错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