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5年10月23日 星期五

    中华文化的力量

    作者:中华全国台湾同胞联谊会会长 汪毅夫 《光明日报》( 2015年10月23日 08版)
    汪毅夫

        我对近120年中华文化在海峡两岸的发展有三点认知。

        第一,120年前,台湾沦于日人之手。出于将台湾改造为日本“新领地”的政治考量和殖民计划,日据台湾当局在台湾强制推行文化上的同化政策,如强制推行日语教学与严格限制并终于废止汉文教学、强制推行“风俗改良”、强制推行“寺庙整理”运动、强制推行“皇民化”运动等等。然而,日据台湾当局终于看到中华文化的凝聚力是坚不可摧的,被迫承认“(台湾)改隶虽然已经过了40余年,但是保持着以往风俗习惯信仰,这种汉民族的意识似乎不易摆脱,盖其故乡福建、广东两省与台湾仅一水之隔,且交通往来也极频繁。这些华南地区,台湾人的观念,平素视为父祖墓坟之地,思慕不已”。

        第二,120年前,日本的汉文学因日本武力的逞胜“陡告衰退”。几乎与此同时,日本的汉文学却开始在台湾得到延伸和发展。日人据台之初,侵台日吏里的日本汉学家和汉文学爱好者出于笼络台湾本土诗人的政治需要,创办汉诗社和报刊之汉诗专栏,吸引台湾本土诗人参加。然而,日据台湾当局的文化政策不断收紧后,侵台日吏里的日本汉学家和汉文学爱好者却不敌汉诗的魅力,抵挡不住中华文化的魅力,将“汉文学热”持续延烧。这在客观上“保护”了台湾本土诗人的汉诗创作活动(包括集结诗社的活动),台湾各地“所至有诗社”的情形贯穿于日据台湾时期的始末。中华文化从来就是优势文化,中华文化的魅力就是如此这般势不可当。

        第三,120年来,中华文化的发展在两岸呈现了不同的发展态势。在台湾,中华文化的发展态势呈现为“传统的延续”。在日据时期,虽然日据台湾当局的文化政策不断收紧,日本文化入岛的势头不断加强,但中华文化的一枝一叶备受台湾人民珍惜。台湾光复后,基于对“代表中国传统文化”和“保有中国固有文化”的责任,“传统的延续”仍然是中华文化在台湾发展的态势。而在大陆,“批判地继承”成为中华文化发展的基本态势。五四新文化运动批评的锋芒无情地触及了孔孟思想,触及了中华文化最有代表性、最为稳固的层面。然而从总体上看,批判的锋芒是针对孔孟思想的糟粕而发的;再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来说,对于传统文化贯彻的则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做法。“传统的延续”有助于文化品种的保存,“批判地继承”则有益于文化品质的提升。当此两岸文化交流汇成大潮之时,“传统的延续”与“批判地继承”、文化品种的保存同文化品质的提升已如鸟之双翼、车之双轮,不偏不倚、不离不弃,借助两岸的合力,中华文化发展的愿景无限美好。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