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5年10月19日 星期一

    互联网+时代,电影还得好好讲故事

    作者:吴晓东 《光明日报》( 2015年10月19日 14版)
    电影《盲马的救济品》海报。资料图片
    电影《解救吾先生》海报。CFP

        在刚刚落幕的第二届丝路国际电影节上,主办方从70多个丝路及周边国家的950部影片中遴选出56部影片入围最终展映单元。这些作品中,不乏世界级大导演的作品,也有在亚洲影坛掀起观影旋风,风格独具、思想深刻的艺术佳作,更有主宾国印度宝莱坞的电影新作。几天来,这些影片在福州搭起了跟观众面对面交流的平台,同时也传递着世界范围内电影创作的最新理念和思考。

        在本届电影节最受关注的“金丝路”传媒荣誉单元大奖评选中,国产警匪片《解救吾先生》成为最大赢家。这部根据2004年“吴若甫绑架案”改编的《解救吾先生》,在电影节上初次露面就让人眼前一亮,达到了“内地警匪片的新高度”:身临其境的纪实风格、大胆出新的戏剧化处理、悬念丛生的叙事手法、过山车一般的高速节奏、信手拈来的冷幽默,加上群星飙戏的快感、笑中带泪的深思,令一部结局已无悬念的故事在100分钟里始终保持着有效的张力。同样是地道的“男人戏”,希腊电影《海上骑士》看上去却更像是一群闲散男人的无聊游戏,随时都在挑战观众的耐心。同样个性十足的还有俄罗斯电影《歌中之歌》,主人公是青梅竹马却没能走到一起的犹太公主和王子,影片都是对生活状态和情绪的描述,几乎没有什么故事情节,而两人的对话更像是小剧场话剧的对白,诗一样的语言,配上唯美的画面和音乐,这样的电影注定小众,在被一部分观众吐槽的同时,也受到了另一部分人热捧。

        此次丝路国际电影节大银幕上的艺术味儿依旧浓重,有些电影拒绝放低身段,带着一种自娱自乐的文艺范儿。除了文化、宗教差异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国观众的观影效果,一些电影人对电影风格的追求也在阻碍着银幕上下的沟通和交流。从阿巴斯的《小鞋子》、口碑奖杯兼得的《一次别离》到2015金熊奖新片《出租车》,伊朗电影一向叙事简单而又寓意深刻,在国际影坛有着独特的艺术价值。尽管这次参评的伊朗电影《雨日》延续了以往凡人视角的平实风格,却实验性地把所有演员都置身于肩扛的摄影机前,从始至终剧烈晃动的镜头,大段冗长的台词,让现场观众难以接近片中人物琐碎的日常生活。在另外一些影片中,观众会明显感受到电影人在努力表达自己的政治情绪,或者是以本国某些政治事件作为背景叙事,或者是从一些鸡毛蒜皮的日常生活中隐隐流露出它们的影子。比如印度的参评影片《第四方向》以1980年印度旁遮普邦的社会局势为背景,包含了两个相互交织的故事,讲述了普通民众受困于两大势力的不凡命运。黎巴嫩影片《山谷》的政治色彩更加浓烈,描述的是战争大背景下的普通人被扭曲的生活。菲律宾电影《交换》在讲述一桩绑架案的同时,显然也在传达自己的政治情绪。遗憾的是,这些影片放在世界的范围里,理解起来就有了很大难度。

        电影的属性,首先是艺术,形式和内容的关系决定着一部电影的高度。但作为观众,更在乎的还是电影的叙事表达方式。在本届电影节上,还有一些参评电影的表述方式让人感觉恍若隔世,比如柬埔寨的《梦之地》带有明显的蔡明亮时代的印记,而国产片《衍香》则散发着20世纪80年代农村片的陈旧气息。这样的电影自然无法引起观众的共鸣。除了《解救吾先生》这样的商业类型片,电影节上大受欢迎的还有“小清新”电影。讲述两兄弟之间一段怀旧故事的越南电影《绿地黄花》“干净”得令人惊艳,最终和“吾先生”并肩站到了最佳故事片奖的领奖台上。获得“金丝路”传媒荣誉年度最佳女演员奖的印度影片《新同学》,更是用浓浓的励志色彩吸引着中国观众。这是一部关于母女二人的令人愉快的家庭电影。做女佣的母亲希望女儿好好学习,但女儿不能理解她的苦心,于是母亲作为学生进入女儿的学校,与女儿展开学习竞争……轻松甚至不乏笑点的影片背后,是一个跨越国界的沉重主题:在一个拼爹拼妈的时代,知识是否还能改变命运。获得年度最佳故事片大奖的另一部电影是俄罗斯的《木偶综合症》。从小就对木偶的世界十分着迷的Peter被女孩Lisa吸引,因为从她的身上能够找到自己对完美女人的定义。可历经种种磨难走到一起,两人的生活却又矛盾重重,毕竟Lisa是个真实的人,不是温顺的木偶……一个男人病态的痴迷,男女之间细腻的情感摩擦,在影片中被刻画得淋漓尽致。影片情绪很沉闷,甚至压抑,但并不影响引发观众共鸣,不同于一些影片的不知所云、自言自语。

        在互联网+时代,电影人的生存焦虑在大银幕上集中显现,尝试更多实验探索性质的题材和叙事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不过,一部作品最终能够实现和观众顺利沟通并引发共鸣的前提,还是关注人类共同的情感,有诚意地讲好故事。这是第二届丝路国际电影节留给我们的思考和启示。

    光明日报
    光明日报(1985.01 - 2009.12)
    中华读书报
    中华读书报(1998.01 - 2010.08)
    文摘报
    文摘报(1998.01 - 2010.08)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博览群书(1998.01-2009.08)
    书摘
    书摘(1998.01-2009.08)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