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5年10月18日 星期日

    心像札记

    脚步印在滇缅路上

    作者:黄作林 《光明日报》( 2015年10月18日 11版)
    铁血滇缅(油画) 黄作林 李英武 李 赓

        多年来,在我的脑海里一直抹不掉一个片段式的记忆,可能是中学历史课本中的读物或是一幅绘画的视觉图像,总依稀让我拂之不去,牵挂于心。在2013年的夏日和朋友们自驾去了云南大理,想起再往西穿越山那边有一段铁血的记忆:七十多年前,发生在缅甸畹町至中国昆明的路上,中华儿女一年内用血汗修通了近千公里的生命之路,从此为中华民族抗击日本侵略者取得胜利打通了生命之道。正在回忆那段鲜为人知、可歌可泣的修路故事时,一个电话将我从无尽的思绪中拉回了现实。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现代史学会将举办反法西斯胜利70周年美术作品展览,邀请我创作以滇缅公路为题材的历史画,我欣喜若狂,终于能够将这段记忆真实地记录在作品里了。

        接此创作任务后,我开始不断地收集图片资料,查阅相关文字。2014年11月,我和创作团队一同深入到贵州省晴隆县和云南省腾冲县作专门考察和写生,拜访了滇西抗战纪念馆副馆长伯少海先生以及腾冲美术家协会的同行。在纪念馆的旁边有一块石碑这样记录了修筑滇缅公路的历史:“抗战血线——滇西抗战,是我国抗日战争战略性反攻的开端,也是亚洲战场从失败走向胜利的转折性战役之一,滇西抗战以切断和保卫滇缅公路为肇端。滇缅公路是当时国际援华物资进入中国的唯一通道。1937年11月2日动工修筑,1938年8月31日建成,境内段从昆明至畹町,全长九百五十多公里,筑路民工来自云南十余个民族,人数最多时达二十余万人,近三千名各族儿女献出了血肉之躯。公路开通后,在三年多时间里,共运输援华物资四十五万吨。滇缅公路,是血肉筑成的输血线、生命线。”通过这段文字就可以想象当年修筑滇缅公路的艰辛和壮举,联想到筑路民工们在饥寒交迫中一张张苦难的面容和抗战的伟大决心。

        我在查阅创作资料时,发现这样一段描述修建滇缅公路的文字:1937年底,滇缅公路沿线近30个县的劳工约20万人,被征集来到公路上。这些人中,有大部分是老人、妇女和孩子,因青壮年大部分都应征入伍了。这可能是世界上最奇特的一只筑路大军,这里有各种各样的民族,他们穿着用蓝色土布制作的衣服,其中只有很少的男人作为壮劳力,其他都是妇女和老人以及很多很多的孩子,孩子们都带着自家的宠物:狗、鸡和长尾巴的小鹦鹉。在傣族地区,那些跟着大人来做工的孩子还带着猴子。

        这种具有史诗般的画卷让我萌发出创作滇缅公路源源不断的灵感。特别是我在大量的图片资料中发现了一张久久不能让心头平静的黑白照片:画面中一群衣衫褴褛、瘦骨伶仃的男女老幼,奋力地拉着一个重达几吨的石碾正在碾压路基,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努力拖拉石碾的背影,但唯有一个身材姣好、形象美丽的少女,回眸张望的瞬间定格形象,将我深深震撼住了。她,来自何方?贵庚几何?是否健在?一连串的追问,让我决定要把这位修筑滇缅公路的纤柔的少女身躯,那回眸张望的青春脸庞,以及那个久远记忆的苦难岁月映在我的画面上。

        一些日子以来,脑海里总是浮现出那个少女形象,她本该有着享受和平年代的安详以及花一般的幸福爱情,然而,她用着柔弱的身体拖拉着重达几吨的石头,倒不如说,是用一颗坚强而善良的心拖着中华儿女的命运。可能,她还活着;可能,她已经逝去。现在,我无法用理性逻辑推断找回她的原型,更不需要用感性思维追述她的身世,但我会永久记忆为抗战抢修滇缅公路的那个美丽而永恒的少女形象和回目张望的眼神。

        我反复酝酿作品构架,如何能在作品中既体现以修筑滇缅公路为题材的历史内涵作品,又能将刹那间回目张望的少女脸庞融入到这伟大的抗日战争的重大历史事件中去,这是作为艺术家对作品把握的精髓所在。在重复的推敲情节和画面构图中,不断否定,不断取舍,不断游离。最后,一个自己较为满意的画面终于成型:日军的轰炸机呼啸着掠过,扔下无数枚炸弹,伴随火光冲天和震耳欲聋的炮火声,一群手无寸铁的男女,奋力地牵引着一个巨大的石碾,正在抢修公路。每个人的面部表情都是淡定从容的,并未被日军的轰炸吓到。但画中有一个人物是我特意安排的,那就是深深打动我的那位伟大的女性,她再不是一位楚楚动人的少女了,而是背着一个婴儿的坚强母亲,她是代表中华民族的一位伟大女性,幻化出中华民族不畏侵略者屠杀的精神象征,也是中华民族前仆后继、英勇抵抗日本侵略者的真实写照。在血红色的调性中,天刚蒙蒙亮,一群肆意野蛮的日本轰炸机,搅乱了高原寂静祥和的天际线,丧心病狂的日军妄想切断这条关乎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生命线,朝着抢修公路的民众狂轰滥炸,这完全是血与火、铁与肉遭遇的场面。不知在这条路上牺牲了多少生命,又不知有多少可歌可泣的故事发生在筑路的途中。中华儿女修路、护路、守路,创造了伟大奇迹,在完全没有现代化机械设备的情况下,是我们各民族儿女肩挑背磨,用血肉筑出了一条生命大通道。在画面的左上角隐约出现的著名抗战公路“二十四道拐”,那是暗示着抗日战争胜利的希望,同时也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的精神象征。

        让我们牢记这段历史吧,让我们永远记住用血肉筑成的输血线、生命线,记住那位姑娘回眸的动人瞬间,向修筑滇缅公路英勇献身的同胞们,以及为整个抗日战争献出宝贵生命的中华儿女致敬!

    光明日报
    光明日报(1985.01 - 2009.12)
    中华读书报
    中华读书报(1998.01 - 2010.08)
    文摘报
    文摘报(1998.01 - 2010.08)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博览群书(1998.01-2009.08)
    书摘
    书摘(1998.01-2009.08)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