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5年10月07日 星期三

    连接中缅“朋友圈”

    ——缅甸青年百人团访华侧记

    作者:本报记者 汤先营 《光明日报》( 2015年10月07日 03版)

        应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邀请,来自缅甸各个领域的100名优秀青年组成的青年百人团于9月21日至25日访问了中国。在华期间,百人团游览了北京长城、参观了上海浦东自贸区、乘坐了京沪高铁、走访了同济大学等,并与中国青年广泛交流,充分领略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与现代化发展成就。

        据介绍,创业创新是此次访华行程的一大亮点,深受缅甸青年欢迎。百人团在北京分别参观了中国创业企业的典型华为公司和信息产业荟萃的中关村创业街。看着在缅甸几乎家喻户晓的华为品牌近在眼前,缅甸青年兴奋不已。在上海,百人团在同济大学参观了同济创业谷,中国大学生在校期间开创企业的勇气和智慧给缅甸青年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百人团成员大多数是首次访华,他们之前对中国了解较少,在亲眼看到中国的现代化发展成就和中国创业创新的程度后,无不由衷赞叹。当百人团乘坐高铁从北京一路向南,列车时速突破300公里时,车厢内爆发出热烈的掌声,缅甸青年纷纷拍照留念,对中国高铁有了直观的认识。

        短短5天的行程,缅甸青年除了感知中国外,更重要的是收获了友谊。在北京,全国青联为百人团举行了盛大的欢迎晚宴,还特地为过生日的团员送上祝福。缅甸女孩跳起了优雅的民族舞,中国姑娘则展示了热情的现代舞,两国青年以文艺会友,加深了对彼此文化的了解。赴华前,在仰光举行的百人团送行晚宴上,中国驻缅大使洪亮曾寄语缅甸青年,此次访华一是了解中国、二是介绍缅甸、三是多交朋友。访华期间,不少中国的志愿者与缅甸青年朝夕相处,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代表团成员、华人女孩吴嘉欣对本报记者说,两国青年互相加了微信好友,访华结束后,团员们每天都上传访华照片,对中国“点赞”,真正做到了洪大使所说的把缅甸“朋友圈”和中国“朋友圈”紧密连在一起。

        青年是中缅关系发展的希望。缅甸是中国的近邻,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以及孟中印缅经济走廊、亚投行等一系列战略构想得到缅甸青年的广泛关注。据了解,在百人团中不乏缅甸外交部官员和学者,他们在与中国学者座谈时对两国在上述机制下开展合作表达了各自的看法和建议。有缅甸青年还谈到了两国金融合作和青年参与“一带一路”等。当前缅甸正处在改革的关键期。他们都希望中缅合作能促进两国和本地区均衡发展。

        近年来,缅甸因对外开放而在中国成为“热点”,百人团访华受到国内多家单位的关注。有单位在看到本报此前登载的百人团即将访华的消息后,专程赴上海与百人团接洽,希望日后建立联系,争取互访。对此,缅甸青年百人团团长、缅外交部东盟司副司长吴敏都感慨地说,此行翻开了中缅两国青年交往的新篇章。 

        (本报仰光10月6日电 本报驻仰光记者 汤先营)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