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本世纪以来,随着媒介、数码技术的飞速发展,以短信、微博、微信为主要载体的传播手段逐渐普及,衍生出了微文学这种崭新的文学样式,从范围上它包括短信文学、微博文学、微电影文学、微图文文学等众多文学子类,从内容上它承继了传统文学道义担当、弘扬真善美的精神品格,又呈现出了快捷、互动、多样的技术特质,更容易为广大受众所接受。微文学已成为传统文学与现代技术的有机联结点,体现出了古老艺术眼光与崭新媒介载体的完美统一,使文学探寻到了应对繁复技术变迁的有力方式。
一、微文学内容上实现了从“文繁复”到“字简约”的转变
微文学的产生从一开始就以技术为约束条件,最早的短信文学、微博文学都以短信、微博的字数要求为限,一般要求在140字以内,微电影则以较短时间的视频为限,且都可以通过手机平台进行阅读、发布。这些客观的技术约束有效提高了大众获取的便利度,适应了当代人的快餐式阅读的需要,易被公众所接受和广泛传播,使微文学发展具备了庞大的读者基础。同样,基于技术上对“微”的要求,微文学在内容表达上也随之转变适应,改变了普通文学作品文字繁复、结构宏大的写作风格,产生出了迥异于传统的文学特质。微文学作品一般语言都高度凝结精练、情感表达直率自然,较少用华丽的词藻,从内容类别上看集中在哲理类、情感类、幽默类、社会类等愉情喻理的主题范围,这些主题贴合大众的情绪需求,容易用简练的语句取得较好的效果,类似于佛教中用“顿悟”的方式以一个微小的细节瞬间引发受众的共鸣。因此微文学特别强调“炼字”,强调言简而意浓。这种对语言提炼的重视在很大程度上克服了当代一些文学作品尤其是网络文学作品等的码字、注水现象。更重要的是,一部手机或一台电脑就可以使每个人成为微文学作品的发布者,这使文学摆脱了传统出版的资金、机制等困扰,进入到了“自媒体”时代,写作者真正实现了有感而发,自由表达,不特意强调迎合和包装等文学内容之外的事物,这使微文学相对而言较为纯粹,与传统文学“我手写我口”的品质不谋而合。同时,微文学的作者一般固守于某一个微博、微信发布平台,这决定了作者在写作时要考虑自身的格调在过往和未来的延续,大量关注者、转发者的存在,虽然没有对作者施加道德压力,但在一定程度上促使其自我检阅,避免肆意、无聊的低层次内容的发布,使光亮的、向上的主题始终占据着微文学叙事的主角。
二、微文学形式上实现了从“浅言说”到“深表达”的转变
微文学的“微”是一把双刃剑,体量的“微”很容易造成思考的浅薄和言说的局限,不能很好的表达深刻的思想。与此同时,技术上的“微”却又有效的克服了这种“浅言说”的缺陷,作为微文学载体出现的微博、微信等传播方式的便捷、多样,以及数码技术日新月异的变化,使微文学可以通过多样化、炫目化的技术方式实现内容的“深表达”,甚至在表达上还拓展出了微电影、微图文等子类。如微电影一般要求在开局尤其在三分钟以内就要牢牢吸引住观众,因此它采取了比普通电影更为丰富的表达方式,在叙事上不按常态推进,而是采用碎片化的节奏处理、非常态的剧情推动等方式,通过后现代的审美体验实现了文学意象较为深刻的表达。微图文文学也是如此,炫技、夸张、虚幻的图像与文字的巧妙搭配可以较好的强化文学的审美感悟。通过美图秀秀等图像编辑软件把真实的图片制作出各种艺术效果,通过复杂的绘图软件制作虚幻的时空交错、未来世界的假想图像等等,这些都极大地拓展了读者阅读时的想象力边界,使其呈现出了超出单纯图像或文字的文学审美意蕴。在实践中,有的作者在微文学作品中同时采用了短视频、图像、文字、符号等多种手段,文、图、视频形式都较为简短,没有过多的内容束缚,因此作者能够将这些完全不是同一介质的事物有机组合在一起,展开一种意识流式的解读、随想,进而加大了视频、图像层次上的文学承载,具有一种“小题大作”的审美效果。除此之外,微文学在技术上所具有的随时发布性和内容来源广泛性,使它不同于传统文学的单向叙事,具备强烈的现场感、真实感。一般的文学作品中,读者在作者的引导下进入了一个以作者个人意向构建的文学体系中,不由自主的被引导、被说服,但却有可能会因作者的局限而走向刻板或偏颇。微文学作品中大量的内容是作者即时发布的、亲身感知的真实事件,这可以有效减少误读的可能,而且在现代化的语境中,由新媒体方式所带来的全民言说,使表达的边界无限扩展,在以往许多难以被捕捉、只能通过文学作品假想的现实故事也能够即时的呈现,而这种真实的现实一旦呈现,在一定意义上就比刻意创作的小说更深刻、更震撼,从而具备了深层次的审美体验。
三、微文学的受众实现了从“观看者”到“参与者”的转变
在传统的文学作品中,读者只能进行阅读、评价,很难有效的参与创作、修改。在当今单纯的影视、音乐等视听文化充斥的背景下,读者对作品的思维创造、审美想象更受到了进一步的消解,这使作者和读者之间的认识鸿沟加大,无法实现作品的自我完善。微文学能很好的克服这种缺点,微博、微信本身群体化或部落化的特征,使其对微文学作品评论、转发十分便利,读者与作者联系沟通的交互性强,这在很大程度上最终改变了微文学作品的初始形态,使其呈现出了新的面貌。甚至这种改变的过程也能成为文学的一部分,如首部微博小说《微博时代的爱情》就将网友互动评论和留言写进了小说,甚至包括真实的微博链接地址。这种互动的思想碰撞会改变作者原初的想法,使作品向多元化方向发展,文学出现了由个体创作向集体参与创作的转变。如一些社会类微文学作品发布后,众多的读者对作品进行了接续式的跟帖探究、讨论,几乎能从该问题的所有角度展开分析,呈现出一个内容含量巨大的“罗生门”,最终谬误会在不断的内容更新中得到纠正,一个问题的本源逐步清晰,而这种过程带给读者多维度的体会也真正能够对该微文学作品施加了超出其原有境界的审美感悟。实践中已有一些微文学作品借助这种互动、交互不断的改进、提升作品的艺术境界。如被称为首部微博创意图文书的微文学作品,就是某摄影家在微博上发布了他多年来在各地拍摄的荷景,各地网友根据图片为上百幅荷花配以诗歌,作者根据这些诗歌又对图片添加了相应的文字,最后出版了这部集体参与创作的作品。通过互动、回应,微文学产生了区别于传统文学的再创作效果,它有利于文学走出传统的疆域,以开放的姿态不断地扩展影响力,提升文学表达的效果。
诚然,当前微文学的发展还比较散乱,一些作者只从内心情绪出发,感性有余而意蕴不足,有的只从点击率等商业角度考虑,随波逐流,没有形成文学创作的自觉等等。但是,人类不断追求审美境界提升的要求和媒介技术带来生活方式的快速变化,必将促使微文学自身不断发展完善,而其所具有的传统文学与现代技术有机融合的特质,既能有效的统辖未来层出不穷的技术变迁,又为整个文学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它的发展壮大将最终形成系统的研究体系,成为文学殿堂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作者李存 单位:南阳理工学院文法学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