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5年10月03日 星期六

    一面珍藏66年的五星红旗

    ——“华籍美人”吴雪莉的中国情

    作者:本报记者 刘先琴 通讯员 刘怡 陈成 《光明日报》( 2015年10月03日 02版)

        国庆节前夕,河南大学校园内,一位耄耋老人小心翼翼地从柜子中取出一面五星红旗,准备挂在自家的门口。这位老人是全国“十大功勋外教”、河南大学终身名誉教授吴雪莉。她手中的五星红旗,已经珍藏了66年,第66次悬挂。

        1925年7月15日,雪莉·伍德出生于美国阿肯色州。13岁时,她在斯诺的《西行漫记》中初窥中国这个神秘的东方国度。

        1946年,她随新婚丈夫、中国留美学生黄元波先生来到中国。从此,雪莉也有了伴随自己一生的中国名字——吴雪莉。

        初来中国的岁月,吴雪莉一家经历了上海的解放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后来,吴雪莉根据这段经历写就了一部描绘中国日常生活画卷的小说《中国一条街》,让西方社会用另一种视角探寻神秘的红色中国。

        新中国成立后,黄元波来到河南开封主持筹建生物制药厂工作,雪莉随其来到开封,并进入河南大学外语系任教。河南大学浓厚的英语学习氛围、许多留学海外的老教授,让她找到了“归属感”,开启了她在河南大学半个多世纪的教学生涯。

        1975年,经周恩来总理批示,吴雪莉顺利加入中国国籍,成为中国人。她不仅作为中西文化交流的“红娘”,向西方介绍宣传中国,同时也积极参政议政,多次当选并连任河南省政协委员,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做实现中国梦的建设者。2014年5月,她被授予全国“十大功勋外教”称号。

        丈夫去世后,她的5个子女先后移居美国,而她依旧选择留在中国,守着开封与河大,舍不得离开这块东方的黄土地。她说:“我爱这个伟大的国家,我爱这里的人民,我相信我们的国家会越来越好,越来越美丽!”河南大学党委书记关爱和说:“她是一代代学子心中的‘精神象征’,是学校的一面精神旗帜,值得我们不断学习。”

        (本报记者 刘先琴 通讯员 刘怡 陈成)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