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5年09月20日 星期日

    改革前沿

    上海浦东医院:让一般诊疗下沉到基层

    作者:本报记者 颜维琦 曹继军 《光明日报》( 2015年09月20日 03版)

        家门口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可罗雀,车程1个小时甚至更长的大医院却人满为患,原本能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解决的常见病、多发病,也都涌向大医院,加剧了“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为此,国家提出以区域化为基础的分级诊疗模式,解决80%的基本看病问题。但分级诊疗如何真正落到实处?如何将患者留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让一般诊疗下沉到基层,实现有序医疗?上海浦东医院用3年时间探索试解这一难题。

     

        在全科医师处就诊,可以得到专科医师的指导,及时调整治疗方案,这是上海浦东惠南镇居民马阿婆的就诊经历。马阿婆受益的是位于浦东新区南片的以上海市浦东医院为区域中心的业务紧密型医疗卫生协同网。2012年,上海浦东新区卫生计生委提出新农合按人头支付,基于这一改革举措,以浦东医院为主导、11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参与的医疗卫生协同网平台搭建初步完成。到2015年,协同网医疗卫生的工作重点已深入周边11个街镇,切实解决患者就医的“最后一公里”,“病人不动、医生移动”这一医疗服务体制新模式得以施行。

     

        “要让病人不动,首先要把基层做强,搭建同质、优质的联动平台。”浦东南片医疗卫生协同网总负责人、上海市浦东医院院长余波说,以影像检查为例,患者在这个医院拍的片子,往往拿到另一个医院被告知不能使用。协同网搭建起区域医疗影像、检验联通等平台,实现社区居民就近检查,便捷就医,检查检验结果互认。

     

        在浦东新区区域医疗协同网中,建立协作单位双向转诊平台。浦东医院设置便民服务中心,推行健康管理、预约服务和临床路径管理等服务手段,对协同网平台内的转诊患者优先接诊、优先检查、优先住院。2014年,由区域医疗协同网平台上转至浦东医院的病人有25.4万人次,占门急诊人次数15.4%。

     

        余波告诉记者,在分级转诊的探索过程中,他们发现有不少从社区上转的病人为配药及检查病人,而真正有需求的转诊病人相对较少。由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区域医疗中心在药品种类和数量上的差异,导致很多常见病、慢性病,老百姓无法就近就医,就近取药。为此,他建议今后社区卫生中心基本药物使用比例,在慢性病用药上能与区域医疗中心同步,让居民回归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医。

     

        小病、慢病患者留在社区,浦东医院作为区域医疗中心,则承担起区域内急危病症、疑难病症诊疗和专科医疗,以及人才培养和医学科研等任务。同时,浦东医院与协同网络内社区医院共享杜克大学、华山医院、中山医院、儿科医院、肿瘤医院等优质医疗资源,为需要进一步转诊至三级医院治疗的患者提供方便。

     

        在余波看来,“社区首诊—区域医疗中心—三级医院—社区康复”这一分级诊疗的理想流程,在浦东新区南片已逐步实行,一定程度上遏制了无序就医。“在三级医疗网络中,应充分发挥区域医疗卫生中心上下联动的作用。作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技术支撑,可通过多点执业、专家下社区等方式,让优质医疗资源下沉社区,提升社区医疗水平及全科医生诊疗能力,为周围百姓提供同质化的医疗服务,让百姓放心到社区就诊。”余波说。 (本报记者 颜维琦 曹继军)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