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5年09月18日 星期五

    以史为鉴展望未来 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

    作者:刘海年(中国) 《光明日报》( 2015年09月18日 11版)

        习近平主席在博鳌亚洲论坛2015年开幕式上的讲话,提出建设亚洲命运共同体、推动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在总结近代历史经验的基础上,阐明亚洲与世界和平安全和发展的新思维,是对人权理论的新发展。

     

        某些国家出于一己私利,以实现本国利益为目的,宣扬其意识形态,推行其制度模式,甚至不惜动用武力,不可能不遭到强烈反抗、加剧社会矛盾,甚至引发战争。这是近代历史和当今世界出现战乱的根本原因。

     

        那么,出路何在?对科学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的人士,在思考人类在新世纪的发展时,对以孔子为代表的中华传统文化极为重视。

     

        习近平主席在博鳌论坛的讲话,提出建设亚洲命运共同体,推动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正是对以孔夫子为代表的儒学文化中“爱人”“和为贵”“和则安”“天人合一”等思想的集中概括,是对人权理论的新发展。

     

        (一)习近平首先强调要尊重国家的主体性。人权的主体是复合的,既包括个人人权,也包括集体人权,国家是集体人权的重要内容。在博鳌论坛的讲话中,他紧扣会议主题,侧重强调了国家的主体地位。

     

        (二)习近平深刻阐释了各国间合作共赢、共同发展的重要性。这里他实际上谈到了人权的客体以及如何保证人权的实现。人权的客体是权利,而权利是利益的法律表达的形式和道德诉求。共同发展、合作共赢,归根结底是合作者对利益合理分配的表述。

     

        (三)习近平十分重视坚持共同的和平与安全。和平与安全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内容,是人的生命、生存延续和整个人权保障的重要条件。

     

        (四)习近平提出必须坚持不同文明兼容并蓄、交流互鉴。由于历史文化、民族习性、宗教信仰、居住地域和社会发展水平不同,世界上存在不同文明群体。正如习近平在讲话中引用两千多年前中国思想家孟子所言:“夫物之不齐,物之情也。”

     

        历史是一部生动的教科书,对其采取认真态度就能开卷有益;采取虚无主义,难免重蹈覆辙。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习近平主席提出建设亚洲命运共同体,推动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展示了中华民族宽广的胸怀和深邃的历史眼光,是世界和平与安全的新思维,是国际人权保障发展的大手笔。尽管目标的实现会有重重阻力,但时代潮流浩浩荡荡,经历了抗日战争和两次世界大战的洗礼,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世界人民觉醒了,任何力量也阻挡不住全世界人民迈向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步伐,这是肯定的。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人权研究中心主任)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