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5年09月15日 星期二

    优秀特岗教师

    “好老师能改变学生的命运”

    ——记湖北省襄阳市樊城区牛首镇竹条中学教师薛艳秋

    作者:本报记者 陈鹏 《光明日报》( 2015年09月15日 06版)

        2014年夏天,即将毕业的北京体育大学硕士研究生薛艳秋大胆地作了一个决定:去农村当老师。原本可以留在大城市工作的她,让身边的老师和同学大为不解。尽管如此,她依旧笃定,报名参加了“特岗教师计划”。

     

        之所以坚决回乡当乡村教师,与她从小的生活经历不无关系。

     

        1987年出生于湖北省襄阳市襄城区卧龙镇薛梁村的薛艳秋,母亲多年患病,最终因癌症去世,父亲外出打工支持她读书。因为家境艰难,从小便懂事的薛艳秋多次想退学。

     

        中学期间,班主任常常开导和鼓励她,甚至为她参加学科竞赛报名缴费。当时,薛艳秋的心中就萌发了当老师的想法,“好老师真的能改变学生的命运”。经过老师的帮助和自己的努力,她走出了大山,顺利考上大学,又念完了研究生。

     

        2014年的秋季学期,薛艳秋成了湖北省襄阳市樊城区牛首镇竹条中学的第一位体育老师。刚刚来到学校,薛艳秋发现这里不仅没有塑胶操场,运动器材也不齐全,甚至一些学生还分不清篮球和排球。

     

        在农村长大的薛艳秋深知,乡村学生从小充满体育热情却缺乏专业指导。她想把自己体育育人的理想在这所乡村寄宿初中学校变为现实。体育课上,她手把手教会学生打排球、踢足球,还利用课余时间组建女子运动队,创办武术社团。在沙石跑道上,接力竞赛、跳高、跳远活动从未中断。她领队带着学生们参加全区运动比赛,取得了女子团体第二名、男子团体第三名的成绩。在她看来,“通过体育运动让农村孩子们增添自信心很重要”。

     

        薛艳秋的到来不仅让孩子们收获了运动的乐趣,更让他们感受到了不一样的温暖。兼任七年级三班的班主任半个月后,薛艳秋就发现班上的学生石潇潇性格孤僻,平时很少和同学们一块玩。经过家访得知,她的父母在外打工,已经有两年没有回家。于是,薛艳秋主动与她父母联系,准备帮石潇潇“见到父母”。当在电脑屏幕上看到许久未见的父母时,小姑娘放声大哭,“妈妈,我想你了”。此时石潇潇的手紧紧握住了薛艳秋。那一刻,薛艳秋感受到从未有过的责任感。

     

        面对占全班学生人数三分之一的留守儿童,薛艳秋有意识地给他们发言和展示的机会,慢慢地这些留守儿童变得越来越开朗活泼。“她用爱感动着我们,她不仅是良师,还是我们的朋友!”这是学生给予薛艳秋“感动七三班”的颁奖词。在众多的肯定中,薛艳秋最为看重这句话。

     

        山里孩子淳朴、善良,同样渴望了解外面的世界。和薛艳秋一样,在竹条中学一共有二十多名特岗教师,他们在自己的岗位上,为山里孩子们编织着梦想。薛艳秋说:“我会留在这一直陪着孩子们。” (本报记者 陈鹏)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