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5年09月15日 星期二

    专家详解潜伏在淋巴上的致命危机

    作者:本报记者 田雅婷 《光明日报》( 2015年09月15日 06版)

        平均每两分钟就有一名新发病人;每年死亡人数超过20万人;许多儿童和青壮年“中招”……这种可怕的疾病就是淋巴瘤。在所有恶性肿瘤中,它的患病率虽不是最高,但发病率却增长迅猛。9月15日是世界淋巴瘤宣传日,记者采访了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淋巴肿瘤科主任张会来,对这一潜伏在淋巴上的致命危机进行详解。

     

    淋巴瘤发病率20年增75%

     

        “淋巴瘤是原发于淋巴结或其他淋巴组织的恶性肿瘤,根据病因、病理、临床特点等因素,可将其分为霍奇金淋巴瘤和非霍奇金淋巴瘤两大类。”张会来指出,当前,淋巴瘤已成为发病率增速最快的血液系统肿瘤,过去的20年间,全球淋巴瘤发病率增加了75%。在我国,每年新发患者约8.4万人,死亡人数超过4.7万人,并以每年5%的速度上升。

     

        张会来表示,导致淋巴瘤高发的原因目前尚不明确,但除去诊断水平提高,患者检出率增加的因素外,还可能与病毒或细菌感染、放射线及化学物质污染有关。同时,工作或生活压力大、作息不规律、经常熬夜、饮食不健康、长时间处在辐射环境里等,都会导致免疫力下降。长此以往,免疫系统出现问题,就可能让淋巴瘤“乘虚而入”。

     

        另外,频繁染发也容易诱发淋巴瘤,特别是使用质量没有保障的染发剂染发,危险性就更高。

     

    青壮年和儿童最易被侵袭

     

        据了解,淋巴瘤还有一大特点,就是易侵袭青壮年和儿童。在我国,淋巴瘤的平均发病年龄不到50岁。

     

        张会来提醒广大公众,在日常生活中,除了要具有良好的健康意识,减少恶性疾病发生的风险,还应保持对疾病的警惕性,但也不要盲目恐慌、草木皆兵。

     

        对青壮年来说,咽喉痛、感冒、牙齿发炎、耳朵感染或昆虫叮咬,都可能引起淋巴结肿大,这并非意味着得了淋巴瘤,要去肿瘤医院检查。但如果在颈部、锁骨上、腋窝、腹股沟等部位,发现无痛性淋巴结肿大并伴有长期低热、周期性发热等症状,就要格外留心,尽早去正规医疗机构就诊。对儿童来说,家长可观察孩子的颈部淋巴结,如果出现淋巴结肿大,并在短时间内出现无痛性进行性增大,就必须考虑感染之外的其他原因,争取在第一时间捕捉到淋巴瘤的“蛛丝马迹”。

     

    诊断精确、分型明确尤其重要

     

        由于淋巴瘤类型繁多,目前已知的就多达70余种病理类型,因此,必须诊断精确、分型明确,才能治疗得当。然而,张会来坦言,很多医院甚至肿瘤中心都做不到“一招制敌”。临床中,有些患者就因为治疗不规范,或“过度”,或“不足”,使得病情反复或出现耐药,进而丧失了宝贵的治愈机会。

     

        张会来介绍说,多数淋巴瘤患者只有一线治疗达到完全缓解,才有希望治愈,而一线治疗后仅仅达到部分缓解甚至无效的患者,治愈的希望则非常渺茫。因此,医院的技术水平、医生的经验等对淋巴瘤患者的治疗效果及远期生存至关重要。该病的传统治疗方法包括人们所熟知的化疗、放疗、造血干细胞移植以及靶向治疗。近两年来,免疫治疗获得许多新突破。张会来表示,不久的将来,该疗法能为那些复发难治的恶性淋巴瘤患者带来希望的曙光。

     

        (本报北京9月14日电 本报记者 田雅婷)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