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5年09月14日 星期一

    鉴赏

    《中华士兵》:震撼是这样产生的

    作者:欧阳逸冰 《光明日报》( 2015年09月14日 15版)
    赵以摄

        演出仿佛是处于激流之中,不尽的滔滔,不尽的冲荡,不尽的回响,不尽的翻卷,不尽的拍岸……这是怎样惊心动魄的历史场景,就在一段陡坡,一处悬崖上,不屈的灵魂正在向死而生。

        这就是话剧《中华士兵》。

        窃以为,其最大的价值就是用戏剧形式真切而生动地诠释了什么叫“抗战精神”。令人惊异的是,这种诠释竟然不是发生爆炸声中,尽管全剧无处不在的是战场的血雨腥风,但让观众看到最深处的却是——人的灵魂,人的内心情感是怎样熔炼成精神黄河的,这条精神的黄河又是是怎样地沸腾、咆哮,激扬着源自五千年中华文明的民族精神的新崛起。

        这就是观众异口同声感叹“震撼”的缘由。

        真实是艺术的生命。历史感的实质就是历史的真实,是所有表现历史生活的戏剧作品的生命。现实主义的创作原则决定了《中华士兵》的历史感具有高度的历史概括性,同时又有逼真的历史肌理,使全剧深刻厚重而又鲜活精彩。

        “在鸦片战争后的100年间,我们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战争一败再败,原因不全在于‘国贫’,还在于‘失魂’……以涣散之国、慵懒之民抵御如此凶悍之敌,岂能不败!”包括涣散与慵懒在内的“失魂”是当时国民性的传染病菌,不予清除,何以言胜!然而,在历史的进程中,“经过许多阶段才把陈旧的生活形式送进坟墓”。这就决定了《中华士兵》中的重要人物须经炼狱般的艰难熔炼才能完成精神的重造。

        宋恩九是个有血性、讲仗义的军人,然而,在他的内心深处,至关重要的是宋氏后代香火的延续。他家已是十三代单传,“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封建意识终究使他不能成为坦荡无私的英雄。为了保住自家的独苗,他曾将投奔延安革命队伍的儿子宋长安抓起来,关进精神病院整整两年。此外,他嗜赌。尽管他在赌桌上为阵亡的冷娃们多赚了些抚恤金,却无疑是个赌徒。然而,面对日寇斩尽杀绝的残忍,看到儿子捐躯救国的赤诚,看到参军的冷娃们赴死报国的忠勇,这位处在生死关头的宋旅长发生了惊人的变化——他从牌桌上赌钱转为战场上赌命,跟日寇拼死一战;他从守护自家儿子,到献出自家儿子,却为给陕西父老乡亲留下“种”,向司令部提出晚一步上前线的独生子名单……直至在黄河边,在冒着枪林弹雨的山坡上,部下井铭章、儿子宋长安,先后为保护他而壮烈牺牲,他背着烈士的遗体爬向河岸的悬崖……此时,他的灵魂像是被点燃的火炬,又像是破壁而出的激浪,升华为无私无畏的真英雄:“我好像不是去赴死,而是正带着你奔向永生……谨以至诚昭告山川神灵:我率三秦子弟,尽忠报国。因敌众我寡,弹尽粮绝,为保民族气节,今率所剩……娃娃兵,宁投黄河,不做俘虏,为国牺牲,事极光荣。黄河作证!”

        宋恩九和他的士兵们化作了永远激扬、澎湃的黄河浪涛。从一个旧军官到抗日英烈,其心路历程该是怎样的艰难!

        更富有戏剧性的是那位一直沉默寡言、戴着白手套的上尉副官陈淮靖,在司令部高级军官们争论军中的陕西籍独生子要不要留下,晚一步上前线的时候,他突然挺身而出,大呼,那就是虽生犹死!原来,他参加过南京保卫战,当过锁骨穿上铁丝、被鬼子兵押向万人坑的俘虏。他讲述了自己屈辱的心理历程:虽曾目睹了鬼子丧尽天良地残害自己的战友、同胞,甚至用刺刀挑起婴儿,但是他们却在“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的借口下隐忍,销蚀了自己男子汉的骨气。而最后,他们的驯顺换来的是日寇的机枪扫射,点火焚烧。他摘下白手套,露出灼烧过的黑黑的双手,像火山爆发一样,怒吼出了民族精神的最强音:“这世上有比死亡更可怕的,是耻辱!有比生命、比活着更重要的,是尊严!”这是一个从伏地似虫豸猥琐,到挺直像泰山高耸的人才会如此掷地有声。

        看到这里,观众无不迸流热泪,真如“黄河万里触山动,盘涡毂转秦地雷”!

        逼真的历史感是这出戏产生震撼的另一个原因。

        剧中传统生活方式在特定时代的嬗变和扬弃,从而熔炼出焕然一新的风貌——旧时代,“好男不当兵”,由此又恶化为抓壮丁,更是社会生活的丑陋,但此时爱国青年争先去当兵。抗战证明:好男才当兵。

        包办婚姻同样是旧时代的陋习。李乡绅逼着已经报名当兵的儿子先回家圆房,那个未圆房的儿媳妇环环明明知道丈夫去送死,却坚决要嫁给他,给他留下“种”……抗战证明:中国人前赴后继。

        剧中那个土匪黑老大有感于宋恩九对士兵仗义,敢为国家赌命,而率领同道者参军,并且慨然赴死。曾为土匪者尚且如此识荣辱,这个民族岂能被征服?!

        抗战证明:每个人被迫着发出最后的吼声。

        还有,伤残壮士田文杞为让儿子义无反顾地投身抗日,自己毅然蹈入黄河巨浪;戏子柳娥誓言等待从军的秦子选回来,与其一同演戏;井铭章为平日厌烦的上司宋恩九挺身挡住罪恶的子弹……

        所有这些,都令人惊异地看到:抗日战争这场炼狱般的烈火,让失魂者重新获得民族之魂,让涣散者凝聚到救亡的洪流中去,让慵懒者抖擞起每一根神经,面对刺刀挺起胸膛,“中华儿女把民族精神发挥到了极致”。

        而这些无不是从历史的肌理入手,从具体的历史生活状态入手,在赢得观众认同之后,再让观众惊讶地看到我们民族的心理、情感、观念的巨大变化,观众激动仰起头来,哦,中华民族精神就是这样的崛起!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