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5年09月12日 星期六

    我眼中的名人

    李雪健:我想做一颗坚硬的小石子

    作者:博林 《光明日报》( 2015年09月12日 09版)

        一身亚麻上衣,一顶草帽,一副墨镜,遮住清瘦的面庞。第一次见李雪健,我差点没认出来。和影视剧中饰演的无数枭雄与英模相比,现实中的他,就是个身材不高的“老头儿”,显得有些普通。

        “我长得显老。”甫一见面,他就如此自我解嘲。年过花甲的李雪健,举手投足间有着超越这个年龄的沧桑。15年前,他与鼻咽癌狭路相逢,虽然最后战胜病魔,却留下了痛苦的印记——一副消瘦清癯的身体和脸上纵横的纹路。

        沉默的李雪健看上去是平凡的,然而一旦开口,他的声音仍能瞬间将你带回到熟悉的场景——焦裕禄、杨善洲、宋江、宋大成等一个个鲜活的形象,会聚在这一具瘦小的身躯里。每一个吐字都张力十足,掷地有声。他的话语里出现频率最高的一个词,正是他一生钟爱的身份——演员。

        “我这一辈子,只想努力做一名合格的演员。”李雪健把这句话当作自己的座右铭。简单,质朴,文如其人。圈里的人都知道,他对自己的要求之严格,足以让大多数文艺工作者睹“合格”二字而赧颜。他曾因《横空出世》里未能减肥出演而感到耻辱,也因拍摄《杨善洲》之前怀疑人物的真实性而倍感内疚。《中庸》有云:“知耻近乎勇。”对于把演员的职业性和荣誉感看得超乎一切的李雪健而言,他已足够勇敢。

        1954年2月,李雪健出生在山东省菏泽市巨野县。由于降生之际漫天飞雪,本名“雪见”,后又因身体不好,改为今名以寓健康之意。孩提时代的李雪健尤其爱看电影,然而那时在农村,看一场电影却不像如今这么容易,往往要提前在乡下小学排队随组织进城。谈起《鸡毛信》《小兵张嘎》《烈火中永生》等“那些年追过的电影”,他眼中放光,如数家珍。他说,早年看的电影对自己的影响极大,对一生价值观的形成,几乎是决定性的。

        受早期经典影片的影响,李雪健从小就立志做一名坚定而纯粹的英雄。他以自己独有的方式,将演员这一职业演绎得充满理想主义色彩。无论是一心为民的县委书记,还是替天行道的聚义首领,在他的演绎中都能透出一股子“纯粹”——戏内戏外,他的纯粹有口皆碑,以至于当他面对当下喧嚣复杂的娱乐圈时,常常感到困惑。“我不知道演艺界什么时候就变成了娱乐圈,我是一名演员,不是什么明星。生命有限,我只想多演戏,而不是无休止地炒作、曝光。”他止不住面露哀戚。

        “高调做事,低调做人”这八个字,是李雪健慢慢悟出的为人之道。年事渐长,他接触媒体的时间越来越少,常挂在嘴边的谦辞是“我不会说话”。即便到了非说不可的时刻,一字一句也斟酌备至。儒家所言“敏于行,讷于言”,大概是其为人最恰如其分的缩影。

        1977年,李雪健离开部队的业余宣传队,考入空政话剧团,正式开启了自己“专业演员”的生涯。1979年,他和同期学员班同学(包括至今仍活跃在话剧舞台上的濮存昕、王学圻、王向明等人)观看了话剧《西安事变》,其中扮演张学良的曹景阳,演技精湛、表演细腻,深深折服了他,以至使他“两个礼拜茶饭不思”。1980年,当他第一次在话剧舞台上饰演主角之时,曹景阳正好来观摩他的演出。

        “听说他要来我特别激动。演出结束后他来后台找朋友,我就刻意去他身边转悠,就想让他夸我一句。”谈起自己当年稚嫩的“追星”行为,李雪健也忍不住笑了出来。而此后与“偶像”的一次邂逅,更让他终生难忘。某天演出结束,他在乘车回家的途中无意瞥见了曹景阳,舞台上风光无限的他,平日里的打扮却是“大棉袄灰裤子加布鞋,普通的工人装束”,差点认不出来。“这就是我的偶像,一位不像演员的大演员。”提起故人,李雪健总是停下话头,仿佛陷入久远的沉思。

        1987年,事业不顺的李雪健曾收到曹景阳的手信,上书“塞翁失马,焉知非福”,陪伴他走过了人生的低谷。2001年,正当他身患癌症的时刻,却传来了曹景阳去世的消息。一世相交,天涯同悲,他忍不住涕泗横流。无法离开病床的他,最后只能提笔写下一方大字“悲”,托人焚烧在曹景阳的灵前。

        如今的李雪健,依然保持着一年一部电影和一部电视剧的工作量,很少接受采访或广告的邀约。经历过死神磨砺的他更加笃定从容,然而交谈中却谦逊如前,甚少摆出夫子自道的神气。兴之所至,他还会饶有兴味地讲起讽刺段子,手舞足蹈之状如同陶醉其中的顽童。“我只想做一颗坚硬的小石子。”他说。笔者不由得想起关汉卿的自画像:那颗“蒸不烂、煮不熟、捶不匾、炒不爆”的“铜豌豆”。只是,前人的画像铮铮如铁,李雪健的眉眼却慈悲如水。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