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5年08月28日 星期五

    一事一议

    上收监测事权是根治“数据环保”的良药

    作者:廖海金 《光明日报》( 2015年08月28日 11版)

        近期,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方案》(以下简称《方案》),要求环境保护部适度上收生态环境质量监测事权,以准确掌握、客观评价全国生态环境质量总体状况。

        环境质量监测数据真实是环境保护的生命线,只有掌握真实的监测数据,才能做到心中有数,治理污染才能对症下药。然而,现实中,利益掣肘一直都是制约环保的重要因素。随着环保纳入政绩考核和新《环保法》的实施,政府和企业的“环保动力”无疑大大增强,但在政企利益的纠葛下,环境监测却往往聊胜于无,数据造假现象比较普遍:为逃避监管,继续违法排放,一些企业运用技术手段,让在线实时监测显示实际上并未达标的排放数据;为规避环保责任,让主要污染物排放等环保指标达标,一些地方官员指使属下篡改监测数据和统计指标。

        此次《方案》的亮点之一,就是保障监测事权的上收工作,加大环境监测数据监督检查力度,集中整治篡改和伪造监测数据等弄虚作假和违法行为。上收监测事权后,原来的“考核谁谁监测”改为“谁考核谁监测”,将极大地压缩篡改环境数据的可能性,有效避免监测数据受到考核评优等行政干扰,倒逼政府和企业在环保上下大力气做实事。

        不过,仅仅笼统规定而没有其他配套举措,再好的制度恐怕也会变成“画饼”。要防止领导干部指使篡改、伪造监测数据,必须将事关环境监测数据的行为一揽子纳入法治规制的范畴,多维度保障环境监测数据的真实性和客观性:一方面,应严格落实《领导干部干预司法活动、插手具体案件处理的记录、通报和责任追究规定》等制度,为环境监测数据建立起一道防火墙,让环境监测部门和监测人员拥有自觉抵制篡改、伪造监测数据的制度保障;另一方面,环保部门要在适度上收生态环境质量监测事权的基础上,出台相关规定明确交叉监测,避免地方领导干部干扰、染指环境监测数据。此外,还需采取市场化手段,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委托第三方机构进行检测,从根本上避免监测数据受到考核评比等行政干扰。

        (作者单位:江西省新余市渝水区食品药品监管局)

    光明日报
    光明日报(1985.01 - 2009.12)
    中华读书报
    中华读书报(1998.01 - 2010.08)
    文摘报
    文摘报(1998.01 - 2010.08)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博览群书(1998.01-2009.08)
    书摘
    书摘(1998.01-2009.08)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