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5年08月24日 星期一

    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听抗战遗迹的诉说

    滇西记忆里的中国远征军抗战岁月

    作者:本报记者 刘江伟 任维东 《光明日报》( 2015年08月24日 05版)
    滇西抗战纪念馆内的“饿死不吃军粮”雕塑。本报记者 刘江伟摄

        七十年前滇西战场烽烟四起;

     

        七十年后腾冲县城记忆犹存。

     

        近日,来自美国、日本、澳大利亚以及国内媒体的30多名记者,来到云南腾冲,重温回访中国远征军抗战的烽火岁月。

     

    浴血腾冲

     

        八月的来凤山,松涛萦回,树木苍翠。顺着小路向山上走去,途中会经历无数个沟壑,犹如蛛网密布。

     

        “这个坑是端末作业坑,当年我军在仰攻时,会挖一个坑为后面的战友作掩体,一点一点地往山顶挪移;这是弹坑,美国盟军当时在轰炸日军时,扔下的炮弹冲击形成的……”云南保山市博物馆研究员李枝彩介绍这些遗迹时,如数家珍。

     

        再有两个月,李枝彩就要退休了。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他已经从事保山抗战文物研究20余年,形成了十余万字的调查报告,对滇西抗战的每处遗迹、遗址都做过详细调查。

     

        去年11月,为了更好地还原腾冲抗日的真实场景,李枝彩又率领文物调勘队着手清理来凤山上遗留下的战壕。历时三个月,共清理出遗迹361处。看着眼前形状各异的作战痕迹,他仿佛又回到了那段惨烈的抗战岁月。

     

        1942年5月10日午后,腾冲城风云突变。由日军五十六师团一四六、一四八联队各一部组成的“黑风”部队292人,不费一枪一弹侵占了这座县城。居民逃散,城内财物被洗劫一空。

     

        “来凤山位于腾冲城以南,比县城海拔高出300米,成为腾冲城南天然的屏障。日军入侵腾冲后,旋即掐断了中国通向缅甸、印度的通道,收复腾冲至关重要。”李枝彩介绍说。

     

        1944年6月下旬,中国远征军开始反攻腾冲。第20集团军渡江攻克高黎贡山后,分左、中、右三路合围腾冲坝子。“由于日军占据有利地形,虽然我军数量庞大,但双方战斗僵持不下,战况非常惨烈。”李枝彩说道。

     

        同年7月25日,在美国盟军飞机和地面炮兵反复轰炸炮击的基础上,远征军部队利用美式火焰喷射器开路,分头围攻,各个击破。7月28日,将据守四大据点的日军400余人大部歼灭,终于夺得来凤山制高点的控制权,为以后反攻腾冲奠定了坚实基础。

     

        “这些战壕的挖掘意义重大。它从不同的侧面和不同的角度,全方位展示了腾冲抗战的惨烈经历和辉煌成就。”李枝彩说。

     

    同仇敌忾

     

        中午时分,滇西抗战纪念馆,游人如织。在一尊雕塑面前,一个家长带着孩子驻足观看。

     

        雕塑展现的是滇西当地一家人爬山送粮的情景。巍巍高黎贡山,道路险阻,犹如天堑,农夫领着妻子、儿子艰难地在山路上爬行。由于饥饿交困,农夫突然倒在地上,但手中仍死死握着装粮的口袋。

     

        “这只是一个缩影,远征军反攻滇西时,共有20万余民工支援作战。青壮劳动力不够用,许多老人、妇女、孩童都参与运粮。他们肩扛背驮,在崇山峻岭的雨雪风霜中艰难跋涉,许多人饿死都不吃一粒军粮。”滇西抗战纪念馆馆长杨素红介绍道。

     

        1942年5月后,龙陵、腾冲等怒江以西国土相继沦陷,当时的云南省政府主席龙云以省政府名义号召全省人民和各级地方政府,支持滇西抗战,要求滇西沦陷区各级政府开展斗争,组织民众自卫部队,协助中国远征军打击敌人。修公路、建机场、筑工事、运送弹粮,“每一村庄,无不有驻兵者;每一家户,无不有庄夫者”,云南民众马不停蹄地穿梭在战火之中。

     

        1944年5月,滇西开始大反攻,中国远征军急需军粮马料。时值雨季,沿途山高林密,道路泥泞,在漫长的运输线上,妇女们前兜婴儿,后背军粮,步履艰辛地奔向前方战场。

     

        据史料记载,在整个反攻期间,仅保山地区就出动民工20多万人,牺牲农民工达24600多人。他们供应军需木柴1162万多千克,军粮350万千克,马料440多万千克……

     

        “滇西反攻战的胜利跟民众是密不可分的,他们节衣缩食,翻越高山大河,支援前线,为战斗提供了坚实的后方,这也体现了中华民族团结一致、同仇敌忾的精神。”云南师范大学历史学教授吴宝璋说道。

     

    青山忠骨

     

        国殇墓园之中,忠烈祠之后,72行3346块墓碑呈放射状排列,俨如一支整装待发的队伍。

     

        这里埋葬的是中国远征军第二十集团军阵亡将士的忠骨,坡顶纪念塔上,“民族英雄”四个大字在阳光的照射下熠熠夺目。

     

        “安葬于此的远征军将士是最后一次战役——腾冲城攻坚战牺牲的3000余名将士,把它们的遗体收集起来,集体火化安葬于此,以此来悼念逝去的亡魂。”云南省文博研究员段生馗介绍道。

     

        “近年来,在社会各界人士的大力支持关心下,国殇墓园分别于2011年9月14日、2012年、2013年、2014年6月,举行了‘中国远征军忠魂归国活动’‘追荐中国远征军抗日阵亡将士公祭活动’等,让他们魂归故里,为后人所铭记。”杨素红向记者介绍说。

     

        在中国远征军抗日将士纪念碑广场上,竖立着七块斜碑,碑上镌刻着中国远征军阵亡将士名录,但其中有一块空无一字。“我们将继续寻找远征军的遗骸,这块空白的斜碑上也将不断地增添他们的名字。”杨素红说道。

     

        (本报记者 刘江伟 任维东)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