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上海某报报道:复旦大学首位校花,现年110岁的严幼韵的长寿秘诀是:不锻炼、不吃补药、最爱吃肥肉云云。
无独有偶,某出版社推出的季羡林文集也提到其养生秘诀是“不锻炼、不挑食、不嘀咕”。这一秘诀遂被一些媒体冠名为“季羡林的‘三不’养生原则”和“季羡林的养生秘诀:‘三不主义’”而大肆宣传。与此相对照的是,其子季承在《那些不为人知的事情》一书中,对此予以坚决否认:“不锻炼当然是不科学的”,“他的长寿,应该归功于他天生的体质”;“假如父亲能够有适当的锻炼,他会活更长时间的!”他还披露,季羡林从不吃剩饭剩菜,而且喜欢在燕园散步,他说的“不锻炼”,只是“不剧烈活动”而已。
与此相若,每年高考过后,总会有一众媒体大作“状元”的文章,对其“制胜秘籍”探幽发微,乐此不疲。结果,一篇篇令人咂舌的报道纷纷出笼:《吉林2013文科状元:爱吃爱玩的微博萌主》《黑龙江省高考状元朱恬缘:从不贪黑起早》《四川高考文科状元刘峻豪:爱打游戏爱玩音乐》……根据这些报道,似乎可以总结出这样的规律:“所谓‘状元’者,非学霸之谓也,厌学、上网、谈恋爱之谓也。”
但是实际情况呢?诚如复旦的那位“祖母级”校花,也许她“不锻炼、不吃补药,就爱吃肥肉”是客观事实,但是这“两不一爱”和她的长寿究竟有何直接联系?虽然媒体报道将其长寿秘诀概括为5点,除了“两不一爱”还有“不纠结往事、永远朝前看”,但是套用季承的说法,假如她能有适当的锻炼,肯定更健康更长寿!
同理,也许那些各省市区的文理状元们贪玩、上网、谈恋爱也是事实,但促成其成为“状元”的更大事实,也许是基础好、学习方法得当、学习效率高,甚至智商、情商、逆商高于常人。但是,媒体故意对后者“选择性失明”,只报道其潇洒、风光的一面,似乎是想说明:状元就是99%的天才加上1%的汗水。
媒体对“高考状元”如此偏颇的报道,难免会对考生和家长产生严重的误导。无怪乎香港大公网曾以《高考状元大都不用功?吹捧“全能天才”误导学生》为题,对此提出严肃批评:“近日,有网友总结各地新闻,高考状元共同点:不熬夜看书、爱吃爱玩爱看《甄嬛传》……妈妈再也不用担心看韩剧、刷微博、谈恋爱、玩网游会影响我的考试成绩了。高考状元固然励志,但把高考状元包装成不用功的全能天才,既是对勤奋的亵渎,也是对大多数孩子的误导和伤害。”
唯物辩证法主张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问题,这同时也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一个重要观点。一些媒体缘木求鱼,为了吸引眼球而以偏概全,选择性地报道事实,虽然一时会产生“吸睛效应”,甚至如愿带来“吸金效应”,但最终会降低媒体的品位,损害媒体的信誉。媒体人抛弃辩证法的思想,以片面、猎奇的庸俗化、市场化新闻观指导新闻宣传,则会使新闻工作背离真实、客观、全面的基本要求,使舆论导向滑向错误的轨道,最终难免会被有媒介素养的受众抛弃。 (王君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