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以来,“讲得不好听,听得不愿听”是理论宣讲久攻不克的难题。究竟讲什么、怎么讲,百姓才爱听?怎样用群众“听得懂”的语言“翻译”党的政策?
近年来,江苏阜宁探索出一条理论宣讲的新路子,500多名理论宣讲志愿者组成“草根队伍”,8年办讲座5500余场,惠及听众86万人次,推动该县理论宣讲实现从“被动讲”到“自发讲”、“个人讲”到“大家讲”、“走过场”到“办实事”的蜕变。
从“被动讲”到“自发讲”
“反腐倡廉深得人心,惩治腐败大快人心,关心群众赢得民心……”在阜宁县沙岗村,一场别开生面的“党课”正在进行。82岁的老人廖殿卿正用家乡话编成的打油诗为乡亲讲党的反腐倡廉政策。8年前,阜宁县委宣讲团第一次走进沙岗村,让廖殿卿感受到理论宣讲的魅力。此后,廖殿卿把党的理论政策编成打油诗,隔三岔五用阜宁话到村里宣讲。
阜宁县里像廖殿卿这样的“土专家”不在少数。这些“草根”理论宣讲者利用业余时间,通过创作打油诗、淮剧、相声等传递党的理论政策。
来到益林镇大有村,记者被喧闹的锣鼓声吸引。原来,来自陈集镇的凤凰艺术团要在村里唱“大戏”。团长孙建刚告诉记者,艺术团是由附近村庄的村民自发组成,说唱的都是依法治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内容,一年演出200余场,场场爆满,观众多时可达千余人。
从“个人讲”到“大家讲”
每个周末清晨,阜宁县蔡河村集市上都能见到一位老人的身影,他用扁担挑着二十多块展板,在居委会同志的帮助下布置好“课堂”,向前来赶集的人宣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得行人驻足聆听。
老人名叫戴元美,83岁的他每月都会从微薄的收入中拿出一部分,将重要的政策理论制成精美的展板,在各村“巡回演讲”。30年来,他自掏腰包20多万元制作展板7000余块,被村民称为“乡间文明使者”。2008年,戴元美加入县理论宣讲志愿者队伍,他激动地说:“从前是我一个人讲,现在全县这么多好人都在讲,我的劲头更足了!”
从去年起,阜宁县7位“中国好人”登上了宣讲舞台,他们用自己的故事向百姓阐释核心价值观的深刻内涵。“只有作风正、品行端的好人讲好故事,才有感染力与说服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能真正为民所知、为民所用。”阜宁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林进说。
在好人精神的感召下,越来越多的村民加入到志愿宣讲队伍中。在实绩考核的基础上,阜宁县聘请500多名“草根讲师”,他们走村串户,在田间地头、工厂车间随时随地开讲,传播党的“好声音”。
从“走过场”到“办实事”
“在阜宁县,理论宣讲不是‘走过场、一阵风’的表面文章,而是一项‘访民情、解民忧’的务实工程。”阜宁县委书记顾云岭说。
在芦蒲镇,“事事有落实,件件有回音”是村民对宣讲志愿者李文爱的评价。从前的芦蒲镇安陈小学条件简陋,连一栋像样的教学楼都没有,孩子们只能在透风漏雨的平房里上课。李文爱在一次关于教育公平化的宣讲后了解到这个情况后,连夜写下《关于改善安陈小学办学条件的报告》,立即得到县里200万元的资金支持。8个月后,当李文爱再次来到安陈小学讲课时,学校新教学楼已完工,电脑房、实验室、阅览室等一应俱全。
为避免理论宣讲陷入走过场的形式主义泥沼,阜宁县创新“三个百”机制,即“进百家门、摸百家情、解百家难”。仅2014年,宣讲队员已走访五保户、重点信访户等各类群众14800户,帮助群众解决实际问题2700多个,为民办实事150多件。 (本报记者 郑晋鸣 本报通讯员 张 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