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5年08月08日 星期六

    文化视窗

    《歌从黄河来》:撑起民族音乐的大旗

    作者:刘刚 《光明日报》( 2015年08月08日 07版)

        山西卫视《歌从黄河来》是我国首档民歌音乐风情节目。该节目以中国民歌为载体,通过全国各地民歌高手的精彩表演,讲述中国人、中国事、中国情,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传递正能量。节目自2012年开播至今已有三年,吸引民歌歌手1500余人参加,改编和整理民歌曲目3900多首。

        当大家都在流行音乐的独木桥上你争我抢时,山西卫视另辟蹊径,选择了民歌这个少有人问津的领域。这档原创电视节目,从一开始就没有奢华的布景,也没有知名演员的加盟,只通过百姓纯朴的歌声唱出发自民族心灵的声音。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仲呈祥认为,目前中国电视文艺的生态环境导向失衡,“娱乐化”现象极其严重,而《歌从黄河来》能在如此汹涌的大环境中不被同化,而选择了承载文化的民歌题材,难能可贵。

        “原创、真实”是《歌从黄河来》的立足之本,“传承、文化”是《歌从黄河来》的最终目标。《歌从黄河来》希望通过挖掘民歌内涵,激发年轻人的兴趣,并带动人们一起去发现和聆听发自民族心灵的声音。这也正是这个看似受众狭窄的民歌节目,能从诸强林立的选秀类音乐节目中脱颖而出并独树一帜的原因。

        《歌从黄河来》在选手展示和节目内容的表现形式上,摒弃了以往单纯的比拼,通过拍摄选手家乡的风俗民情和独具特色的民俗表演,让人物的性格更加丰富饱满,同时也凸显了地域文化。将于8月8日播出的2015年《歌从黄河来》年度总决赛第一场,不仅有来自宁夏的花儿王,还有来自山西能唱能吹的“笛子王”以及彝族史诗唯一的女传承人,这些来自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行业的选手们,传递出浓浓的家乡情和民族风,让人体会到民族音乐的独特魅力。

        《歌从黄河来》在节目内容的策划中,决不刻意编造悲切身世来煽情——展示最真实的平民生活才是节目的初衷。只要你热爱民歌,热爱家乡文化,都可以来这里尽情释放。化工厂水质检验员程利芬、养鸡专业户高琳等来自最基层的选手,为我们唱出了一个民族的最强音。《歌从黄河来》内容接地气,让百姓做主角,关注凡人梦想,为普通人搭建了一个圆梦舞台。

        《歌从黄河来》不仅是一个民歌的舞台,更是56个民族展示民族文化的舞台,各个民族的民族服饰、风土人情,伴随着歌声重新焕发出活力。一些人在追赶西方文化的同时,却把自己的东西边缘化,把自己的精华藏匿于书本。我们不得不承认,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以及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已很难静下心来去品味民族音乐中的精髓,我们所坚守的音乐灵魂,正在逐渐脱离它本真的外壳。正因如此,《歌从黄河来》的存在就显得更加必要。

        中国音乐家协会副主席关牧村说,民歌是劳动人民对生活最真实的情感表达,只要民歌那熟悉的旋律一响起,民众就会从内心产生愉悦和感动。希望山西卫视《歌从黄河来》能把好的声音源源不断地奉献给民众,这既是繁荣民歌文化之举,也是提高民众幸福指数之功德。

        青年歌手平安,在参加完今年的《歌从黄河来》年度总决赛录制后说,《歌从黄河来》已经超越一个节目的范畴,更像是一个民歌的盛会,来自56个民族的兄弟姐妹欢聚一堂,他们淳朴善良,用自己的歌声传递出对祖国的热爱和对幸福生活的向往。

        三年来,作为电视界一道独特风景的《歌从黄河来》找到了创新的亮点,找到了民族文化的自信,也平衡了中国音乐节目的生态环境。节目中意味深长的民间歌曲,选手们乐观向上的精神状态,不仅展现了人们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也唤起了人们心灵深处对中国民歌的关注和喜爱。这档节目正逐渐走向成熟和专业化,越来越多的民歌高手、民歌传承人登上这个舞台,他们希望通过这个舞台,圆他们的民歌梦,他们更希望通过这个舞台,让中国民歌发扬光大。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