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5年08月06日 星期四

    启功教师奖·调研手记之九

    风雨四十载后的甜蜜

    作者:本报记者 尕玛多吉 本报通讯员 李键 《光明日报》( 2015年08月06日 06版)

        40年前,25岁的琼色从拉萨师范专科学校毕业。放弃了在西藏拉萨工作的机会,他自愿回到家乡那曲地区聂荣县查吾乡当上了一名小学教师。如今,这一粒饱含理想的种子已然在广袤的藏北草原上结出了一簇簇“知识”的繁花。

        7月,在这藏北草原最好的季节,我们来到海拔4700米的那曲地区聂荣县,走访了这位为当地教育事业默默奉献了一生的老师。

        “一架破牛车驮着一顶大帐篷,在6个村子轮流教学一周。白天学生们去放牧,到了晚上,在帐篷里点着蜡烛、酥油灯,挂起小木黑板,开始上课。由于帐篷小,每个年级的学生只能依次进帐篷学习,而仅有的两名教师,要负责3个年级50多名学生的授课。”琼色回忆,当时教学条件非常艰苦,但看到孩子们一双双渴望知识的眼睛,他就充满了力量。

        为了改变没有固定教学场所这一现状,1979年,琼色带领学生们上山挖虫草,换来的钱买了一些木料、石材,他自己动手建起了5间教室。终于有了固定的教室,牧民们得知消息后纷纷把孩子送来读书。紧接着,教材稀缺又成了困扰琼色的一大难题。为了保证孩子都能拿到课本,每到寒暑假,琼色便骑着马去县城驮书,来回近300公里的路程,往往要走上四天四夜。

        在牧区的每个夜晚,琼色都在酥油灯下认真地批改作业。酥油灯的烟熏火燎,使他的视力严重退化,并逐渐患上了白内障。常年超负荷地工作,加上患有风湿关节炎,他不得不拄着拐杖去上课。但琼色所教班级数学成绩在县里一直名列前茅,2009年,他还获得了全国模范教师的称号。

        “聂荣县要发展,最根本的是教育。”琼色说,他最大的心愿就是多一些学生选择报考师范院校,延续自己的那一份理想。琼色的一儿一女也曾是他的学生,大儿子平措达杰今年29岁,现在在聂荣县一家幼儿园当音乐老师。19岁的女儿索朗卓玛还在大学读书,毕业后也将遵从老父亲的意愿回家乡教书。

        在调研中,我们了解到,琼色教过的236名学生中,半数以上孩子回到了聂荣县教学,接过了琼色老师递给他们的教育接力棒。当年的一粒种子,经过风雨四十载,现在已经收获了一座大花园。

        (本报记者 尕玛多吉 本报通讯员 李键)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