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5年08月04日 星期二

    穿越古代社会看古代姓族

    作者:武汉大学历史学院考古系教授 余西云 《光明日报》( 2015年08月04日 07版)
    马岭遗址航拍图 资料照片

        100多年以前,亨利·摩尔根在《古代社会》中根据北美印第安人易洛魁部的人类学调查,首次全面揭示了古代社会的氏族组织。从大学时代开始,我就希望能够从考古学的角度出发,揭示古代社会组织的奥秘。南水北调考古给了我一个这样的机会。

        2006年冬天,我们选择位于丹江库区中间的马岭作为发掘对象。这是一处以史前文化为主的遗址,地处“丹淅之汇”,丹江沿西北方向流经遗址北侧,到遗址东北方向接纳淅水后,拐向南流。遗址保存面积10000多平方米,文化堆积层厚度一般在一米左右,比较适合进行聚落考古。2007—2010年间,武汉大学考古系与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合作对遗址进行了4次大规模发掘,对遗址进行了比较全面的揭示。

        马岭遗址包含了距今6000多年的后冈一期文化、距今5000多年的西阴文化、距今五千年左右的朱家台文化、距今四千年前后的煤山文化(早期夏文化)、二里头文化(晚期夏文化)、二里岗文化(早期商文化)以及东周时期、东汉时期、清代等不同时期的文化遗存,就像一幅绵延不绝的历史画轴,我们采用聚落考古的发掘方法,抽丝剥茧,将一个个的早期聚落鲜活地展示出来,其中最完整的是后冈一期文化和朱家台文化的聚落。

        马岭遗址最早的遗存是距今7000—6000年间的后冈一期文化,这一时期的遗存在整个遗址都有分布,是马岭遗址最丰富的一类遗存,发现大量房址、墓葬、灰坑等遗迹和陶器、石器、骨器等遗物。后冈一期文化的聚落,在遗址东南边缘发现一条围沟。沟内出土大量陶片、石器、动物骨骼等文化遗物。围沟内侧中部发现房址24座。在东部发现墓葬188座,大部分墓葬均有随葬品,随葬品种类有陶鼎、罐、壶、簪以及兽牙、龟壳、绿松石饰品等。

        距今5000年前后的朱家台文化遗存主要分布在遗址中西部。朱家台文化的房屋数量很多。房屋主要有圆形和方形两种,方形房屋面积较大。这一时期墓葬发现较少,仅发现少量陶棺葬。陶棺葬一般以折沿深腹罐为葬具,里面有小孩儿的遗骸。朱家台文化房屋分为东西两个区域,两个区域之间有明显的间隔。

        马岭遗址的发掘揭示出了距今7000—6000年间后冈一期文化和距今5000年左右的朱家台文化比较完整的聚落形态。这两个时期的聚落最显著的特征是都具有两分的结构:后冈一期文化的墓地和朱家台文化的房屋分别可以分为两个区。马岭遗址揭示的后冈一期文化和朱家台文化聚落形态到底反映了什么样的社会组织呢?摩尔根《古代社会》揭示了古代氏族组织。氏族具有裂片的属性,氏族的裂片就是古代的宗族,维持宗族运转的是宗法制度。氏族、宗族和宗法制度在中国学术界耳熟能详,但有没有更古老的亲族组织?我们知道秦汉以后中国人的姓氏是由先秦时期的“姓”和“氏”两种形态演变来的,通过摩尔根,我们已经了解了氏族,那么有没有姓族,姓族又是什么样的呢?

        根据民族学资料的类比,马岭这类两分结构的聚落应该就是南美土著的半族、北美土著的胞族或者澳大利亚土著的婚级组织。这类亲族组织应该就是中国古代的“姓”所代表的“姓族”。马岭史前时期两分结构聚落反映的应该是两个具有稳定婚姻关系的“姓族”构成的一个村落。

        马岭遗址的发掘让我们能够穿越《古代社会》所描绘的氏族组织,看到了古代的姓族。这一考古发现及相关研究成果,将亲族组织的研究推进到一个新的境界。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