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翻阅自己多年的速写本,再一次看到了1981年所做的土家风景速写时,不禁想起了20多年前的一次艺术采风经历。
20世纪80年代,湖北省群众艺术馆组织湖北省级、部分地县级文化馆美术干部十几人到咸丰县采风写生创作,我也是应邀成员之一。当时由湖北省群众艺术馆馆长方湘峡带队,一行十多人,我做向导,第二天乘车到达了咸丰县的活龙坪镇,这里是贺龙带领湘鄂西红三军闹革命的偏远小镇。下车后,大家见到土家风光,非常兴奋,忘记了舟车劳顿,纷纷感叹说:“这样的大山大水、气势太大了!”大家不愿休息,就支起了画架、画箱,有的画油画,有的画水粉,大多是画速写。我也跟着大家画速写,画兴很浓,一画就是半天。晚饭后大家互相观摩,余南轩的速写本已画了半本,是钢笔画的,主体鲜明,层次清楚,构图大气,相当精细;彭德的水粉,色彩明快,技法熟练;罗德玉、杨官汉等人的速写,人物形象生动,线条流畅;方湘峡的国画人物,笔墨精到,形象准确,形神兼备。大家认为我的土家山寨、土家仙居等山水画素材不错,可以加工创作。
第二天我们从活龙坪街上步行30里山路,到达水坝村,沿途收集创作素材。第三天从水坝小街出发,经蛇盘溪村到大路坝镇,又是30里,天下着雨,山路泥泞,大家步履艰难。此时,同行画家彭德就讲些有趣的话题,海阔天空,天南海北,说得大家忘记了旅途中的困乏,打着伞,背着包,加快步伐,不到天黑,到了渝鄂交界的大路坝集镇。沿途雨雾中的山色,奔泻的瀑布,秀美的田园,各式各样的吊脚楼掩映在茂林修竹之中……一派美好景象。虽然因为下雨不能及时画下这些美景,但它们都已深深印入了画家们的脑海里。
按日程安排写生五天完了,我们乘车返回咸丰,进行紧张的创作活动。我那次通过采风创作的《土家山寨》,1982年入选全国首届少数民族美术作品展览。
2014年,当再次看到这些速写,一种创作冲动不可遏制,于是我就又开始画草图,构小稿。画面远山朦胧,近山磅礴清幽,飞泉高挂,流水淙淙,小桥流水,阡陌断连,吊脚楼群掩映在绿树林中,各种景物错落有致。吊脚楼顶安装着具有时代感的电视接收器,房前屋后摆着旧式农具,院子旁边有收获的稻草束,栏杆上晾晒着衣物。画面上,牧羊人背着背篓,赶着羊群,唱着山歌,一副怡然自得的神情,前方一缕炊烟袅袅上升。这样的画面有声有色,集地域性、民族性、时代性于一体,犹如仙境。
在绘画语言上我借用了西方油画的明暗法和中国传统的点皴画法相结合,画出树的明暗以及岩石、山坡的明暗结构,构成画面整体的黑白灰关系,流动的水画了一些若隐若现的线条。在用色上,为了表现一种仙气,我用淡绿统一整个画面,使画面形成一种淡淡的优美而和谐的绿调子。
我在湖北省咸丰县从事群众文化工作一辈子,长期深入到土家山寨、苗岭,把自己深深扎根在鄂西民族文化的沃壤肥土之中。对鄂西的土地、山川、河流、阳光、空气、田园、吊脚楼、油茶汤的感情由来已久,并全身心地热爱着我心中的家园。在我的作品中,那古老而秀美的土家山寨,平如明镜的水田,稻田泛绿的小坝、穿红着绿生机盎然的乡场,还有初春的柳枝、夏夜的明月、秋日的晒场、冬雪中的苗山,还有大山深处的高速公路、清江春天的晓色、酉水河边的新绿、唐崖土司江山的奇特,无不表现出大美恩施和这片土地的时代变迁。
(作者为原湖北省恩施州美术家协会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