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张照片是1939年8月5日,时任中央军委参谋长的滕代远与时任中央社会部秘书长林一在延安王家坪中央军委驻地的留影。当时他们已在延安结婚八个多月。父母一直珍藏这张照片,解放后,母亲特意用钢笔写下“1939.8.5于延安”的记录。
如今,父亲滕代远离开我们的视线已经40多年了,母亲也已经离开我们8年了,但是有关他们的故事却一直在流传。
1938年8月,一辆从新疆开来的大汽车经过广阔的沙漠地区,驶向兰州。汽车驾驶室里坐着中共中央领导人、时任中央书记处书记的王稼祥,他是去苏联治病后回国的,车后载着一群刚从苏联回国的莫斯科东方大学八分校的毕业生,其中有我的母亲林一和王友、张松、罗云、朱光、张功成等人。母亲回忆说:“路上只有我一人是女同志,在那一望无边的大沙漠上,上个厕所都困难。”到达八路军驻兰州办事处后休息了几天,继续驶向西安。到西安后受到办事处负责人伍云甫的欢迎。小憩之后,西安开来的大汽车沿着黄土高原上蜿蜒起伏的土路继续向延安驶去。偏偏天公不作美,此时下起了大雨,司机着急赶路,换挡加速,经过老山(距延安30华里,也称卅里铺)时,前面道路出现个大下坡,司机来不及减速,汽车猛然翻倒,滑向山坳。人们发出惊恐的尖叫声,一场车毁人亡的惨祸即将降临。幸亏车身被一棵大树挡住,没有翻到下面的山沟里,但是人全部都被甩出车外,只是受一点轻伤,有惊无险。
时任中央军委参谋长的父亲滕代远最先得到老山的车祸消息,他立即组织车辆和人员携带食品和水前来营救,将王稼祥等同志接回延安。安顿好以后,就急忙到驻地看望大家,慰问和欢迎他们。从这群欢天喜地的年轻人里,滕代远一眼就认出一位熟悉的东北姑娘,她就是林一。林一是河北武邑县赵桥镇人,因家乡连年受灾,父亲刘润田一人来到黑龙江省谋生,勉强开了一家小照相馆,后在依兰和人成婚,姊妹几个都出生在依兰。林一,1917年8月12日出生,原名刘书兰,曾用名王晶殊(东北抗日工作时)、李黎光(在苏联学习时),到延安后改名林一。1935年,18岁的她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1936年5月由团转党,成为一名年轻的共产党员。不久,党组织派交通员送她从勃利县到密山县境内,经过一个秘密通道出国境到了苏联。十几天后,经过联系,换上苏联妇女穿的西服,经海参崴乘坐火车抵达莫斯科,进入苏联东方劳动大学第八分校学习。学习的内容有中共党史、苏共党史、政治经济学、军事情报、化装、译电等。林一不仅眉清目秀,热情大方,而且聪明好学,积极上进,给滕代远留下深刻的印象。他握住林一的手笑呵呵地招呼:“林一同志,我们在莫斯科就认识了!”林一腼腆地说:“是的,首长!”
8月,林一被分配到中央特别工作委员会(简称特工委,是中央社会部前身)机要科工作,先进入训练班学习。训练班设在延安的枣园,班长白栋材,支部书记罗青长,班内只有林一和周梅影两个女同志。枣园在延安西北部,距城内有十几里路,环境幽雅,人烟稀少,园内种有一大片绿幽幽的树林,北边高坡上坐北朝南建有五个大窑洞,从左至右分别住着社会部部长康生、秘书长王中、秘书处长黄炎堂、机要科办公室兼宿舍(有金信、林一和陈英)、潘汉年(后是孔原)。听母亲讲:窑洞高大敞亮,光线挺好,靠北面是一排土炕,可以睡四个女同志,靠南面分别对头排列两组共四张小木桌,可供四人办公。为了保密,用麦秸秆做架子,糊上报纸,立挡在两桌之间。三个月后训练班结束,林一被分配到中央社会部工作,部长是康生。
1938年9月29日到11月6日,在延安桥儿沟中央党校召开中共六届六中(扩大)会议。特工委干部处长陈刚通知林一到党校休息几天,当然不是参加会议。当年在苏联学习时,滕代远曾到八分校给学员讲过课,彼此有过接触。林一身体不好,患有贫血,滕代远曾经亲自为她寻找治胃病和治贫血的药品,托人带给林一。在中央党校参加会议的滕代远尽管军务繁忙,仍然利用休息时间,约林一到校外大路上散步,向她介绍自己的情况。在苏联参加共产国际“七大”前后,就有人给滕代远介绍女朋友,他都婉言谢绝了。滕代远急于开完共产国际“七大”后回国工作,不想留在苏联。林一也向滕代远敞开心扉,珍惜党组织派她在苏联学习的机会,下定决心,在学习时不考虑婚姻。滕代远很赞赏林一的观点,但是他说:“在国外学习不结婚是对的。现在已经回国了,是否可以考虑呢?”34岁的滕代远直接提出希望和林一结成伴侣,并征求她的意见。林一表示:“考虑一下。”她理解滕代远此时的心情,她对这位曾经领导过平江起义和开创、保卫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老红军的感情,由敬重升华为爱恋。经过一段时间的接触与交谈,21岁的林一对滕代远有了新的认识,她希望滕代远把烟戒掉,滕代远一诺千金,从此再没有动过香烟。最后,林一表示同意,说:“就这样定下了终身大事”。
经过大家的撮合,当冬雪飘洒在宝塔山上的时节,组织上批准了滕代远和林一的结婚报告,有情人终成眷属。林一回忆:“婚礼很简单,在延安中央军委参谋部驻地王家坪,代远准备了一桌较丰盛的饭菜,约请几位熟悉我们、工作常接触的同志参加,大家边喝酒边吃饭,直到很晚才走。第二天早饭后,我就回到枣园。”父亲滕代远在回忆这段事情时,文字则写得很少,他写道:“1938年冬季,我与林一同志愉快地结了婚。”
婚后,他们彼此互敬互爱,全力投入到夺取抗日战争胜利的工作之中。1939年,抗日战争进入了战略相持阶段。年底,以胡宗南部队进攻陕甘宁边区和阎锡山部队进攻晋西地区的山西新军和八路军为起点,掀起了抗日战争时期的第一次反共高潮。时任中央军委参谋长的滕代远,在党中央、毛主席领导下,在参与领导对日作战的同时,又以较大的精力投入到反顽斗争中。
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密切关注着山西事态的发展。在“晋西事变”刚刚爆发之时,就明确指出:“这次武装冲突表现着山西旧派投降日寇的表面化,其性质是对抗日的叛变”,要求“对叛军进攻绝不让步,坚决有力地给予还击”。
1939年12月25日清晨,滕代远携军委一局作战科长叶楚屏、参谋吴昌炽和几名警卫战士,乘车匆匆离开延安,冒着漫天大雪,直奔晋西北战场。滕代远在《我的回忆》中写道:“毛主席和中央军委要我离开延安,前往晋西北地区,领导中共晋西、晋西南区党委。”文中还写道:“经过5个月的时间,大小作战数十次,消灭敌军3000多人,不仅粉碎了他的第一次反共高潮,保卫了新军的革命武装力量,并且发展和巩固了抗日根据地的工作,成立了中共晋西北区党委。”
抗战胜利后,滕代远和林一参与了解放战争和新中国的成立。解放后,又共同工作在人民铁道战线上,为社会主义建设埋头苦干。倏忽一晃77年,他们先后离开了这个世界。但是,如今看来,老照片仍能带给我们深深的思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