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5年07月31日 星期五

    唐代纯天然空调

    作者:马啸 《光明日报》( 2015年07月31日 16版)
    童子纳凉 周思聪/作

        时值盛夏,烈日炎炎,恨不得整日都待在空调屋里,要是哪家餐馆没有空调,恐怕没人敢进去吃饭。空调是现代科技产物,那么我们的祖先是如何度过酷夏的呢?其实,古代也有空调,而且是纯天然无污染不费电的空调,下面我们就来盘点一下唐代的纯天然空调。

        冰块是最简单的降温工具,《开元天宝遗事》记载,杨国忠家族子弟,每到伏天都要取大冰,让匠人凿为冰山,摆放在宴席周围,客人们虽喝醉酒但也感到寒意阵阵,甚至有穿棉衣赴宴者。这些纨绔子弟们不仅在宴席上摆冰,还拿冰当礼物送。他们让工匠将冰块凿成飞禽走兽的形状,或饰以金环彩带,放置在雕盘之中,送给王公大臣。等等,这不就是冰雕吗?看来杨氏子弟还对冰雕艺术的发展作了点贡献。

        如果你认为唐人只会用冰块降温,那就太小儿科了,《唐语林》记载,御史大夫王鉷的宅子内有雨亭子,亭檐上飞流四注,“当夏处之,凛若高秋。”坐在亭中跟外面下雨一样。这个王鉷也是个大贪官,他被赐死时,所拥有的宅子数日都没有统计完。

        凿冰山、做冰雕、造雨亭这种事情只有杨国忠和王鉷这种“土豪”才能玩得起,但普通人自有普通人的玩法。白居易就在《庐山草堂记》中记载了自己研发的空调。白居易被贬江州的时候,在庐山中盖了一间草房,草房东面有瀑布,水悬三尺,泻落在台阶角落,然后注入石渠。如果说草堂东面是自然降温的话,那么草堂西面就是人工降温了。乐天居士将竹子剖开,连接起来架在空中,引山崖上的泉水,山泉水顺竹管而下,像细线一样悬挂空中,从屋檐上飞泻下来。“累累如贯珠,霏微如雨露,滴沥飘洒,随风远去。”草屋终日似在雨中,这种低成本空调节能环保,读来就令人心旷神怡,有环境如此,给几台智能空调都不换。

        看过“土豪”与名士,我们再来看看唐朝皇帝是如何避暑的。《唐语林》记载,唐玄宗建造凉殿,拾遗陈知节上疏劝阻,无非是劳民伤财之类,唐玄宗也不生气,让高力士将陈知节叫来。外面十分酷热,唐玄宗在凉殿召见陈知节,但见这座凉殿之中“阴溜沉吟,仰不见日,四隅积水成帘飞洒,座内含冻”,御座后面“水激扇车,风猎衣襟”。陈知节至,赐坐石榻,又赐“冰屑麻节饮”。陈知节来了个透心凉,冻得直打哆嗦,腹中响如雷鸣,再三请求才被允许起来,才走到门口就闹了肚子,一直闹到第二天。这下估计陈拾遗再也不敢提凉殿的事了。

        唐玄宗的凉殿和王鉷的雨亭子的共同点都是水从屋顶落下形成雨帘,隔绝暑气,但是如何把水运到屋顶上是一个谜。有学者考证,唐代这种庭院建筑可能是从西亚传来。《旧唐书·西域传》记载,拂菻国(东罗马帝国)“至于盛暑之节,人厌嚣热,乃引水潜流,上遍于屋宇,机制巧密,人莫之知。观者惟闻屋上泉鸣,俄见四檐飞溜,悬波如瀑,激气成凉风,其巧妙如此。”然吾以为,可能是用水车把水运到高处,再倾泻在屋顶上。中国早就有水车,至于建凉殿的方法是原创还是舶来品,便不得而知了。

        唐代的纯天然空调固然令人羡慕,可只有上层人士才能享受这种“奢侈”的清凉,普通老百姓要不学白居易自己动手,要不就只能躲在树荫底下扇扇子咯。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