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5年07月25日 星期六

    我眼中的名人

    九旬老人“秦娘美”

    作者:鹿鼎公 《光明日报》( 2015年07月25日 09版)
    秦怡近照
    年轻时抗战影片中的秦怡

        杜拉斯说:“与你年轻时相比,我更爱你现在备受摧残的容颜。”九旬老人秦怡每次出现在公众场合,都会引起人们的赞叹。岁月似乎在她面前放慢了脚步,满头银发让她更加光彩照人。

        不久前,九十三岁的秦怡再度亮相大银幕,在亲自创意、编剧的电影《青海湖畔》里,扮演一位花甲之年的共和国第一代气象工作者。在银幕上,我们常见年轻女子扮演老妪。但耄耋之人扮演比自己小三十多岁的人,似乎还是头一遭。她担心自己的外形不太像,但自信“能够抓住人物内心世界”。因为在她看来,“作为演员,你尽管再老,外形会变,但演技上只要用功总是可以的”。

        影片的灵感来自一个真实故事:20世纪80年代,一位外籍专家偕夫人赴青海协助进行人工降雨科研项目,专家夫人不幸遭遇车祸身亡,永远留在了青藏高原上。这个故事在20年前就深深打动了秦怡,她一直想把女科学家的传奇人生搬上大银幕。“通过电影,我们可以看到历史,看到一个时代,以及这个时代里活着的人。”秦怡说,她想把那个时代讲给现在的人听。

        秦怡的时代,与这些名字有关:沈浮、郑正秋、郑小秋、魏鹤龄、张骏祥、阮玲玉和上官云珠——他们是风雨故人,也是秦怡的丈夫、“电影皇帝”金焰墓碑的左邻右舍。

        1922年,秦怡出生在上海的一个大户人家,伯父是家里的权威,他不让女孩子进学堂、天气再热也不允许不穿袜子。作为进步青年,秦怡逃离了封建家庭,来到战时陪都重庆。

        当时她只有十六七岁,身上揣了十几块钱,住在女青年会房价最低的房间。一个月后,钱花完了,同房间李鸿章的孙女介绍她去教育局刻写蜡纸,每月赚七八块钱糊口。有次,她跟着朋友去看话剧,在门厅处巧遇中国电影制片厂应云卫、史东山两位导演。这次意外的相遇,让一个不知“演员”为何物的懵懂小丫头成为后来的“四大名旦”之一。

        1941年,秦怡进入为宣传抗日救亡而成立的中华剧艺社,从开锣戏《大地回春》到《愁城记》《茶花女》,秦怡一部接一部地演戏,“日本人不轰炸就演”。她这一演就是四分之三个世纪。从艺七十多年间,她演出了一百多部电影和数不清的话剧。她是《女篮五号》里青春活泼的林洁,《铁道游击队》里美丽温婉的芳林嫂,《青春之歌》里知性大气的林红。七十多年了,她没有停止对艺术的追求。

        四十多年前,风华正茂的秦怡患上了肠癌,医生断言她活不长了。躺在病床上,收音机里传出焦裕禄去世的消息。那一刻,她想,人只要不是为自己而活,死有什么可怕。从此,“为他人”这三个字成为她生命力旺盛不息的源泉。她的身体其实并不好,在干校,她每天背150斤的担子,落下了颈椎病、肩周炎。这些年她动过好几次手术。她不计名利、不顾病痛,致力于各类社会公益活动,汶川地震后,她先后捐款21万元,青海玉树地震后,又捐款3万元。

        她的生活并没有因为进入晚年而轻松些许。她每天六点起床,十一点就寝,中间的时间安排得满满当当,从慈善会场到公益场地,从写剧本到演话剧、电影,她从来没有闲下来。她笑称自己是踩着秒针走。

        “秦娘美”是好友吴祖光先生给她起的雅号。他曾经这样评价秦怡:她具有我们中国妇女的传统美德,身处逆境而从不灰心丧志,能够以极大的韧性接近苦难,克服困难,而永远表现为从容不迫。正是由于她身上拥有这样的难能可贵的人格特质,高尚情操,所以她在银幕上塑造出来的一个个人物都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是演员本身所具有的一片赤诚在她所饰演的剧中人物身上的再次体现。

        如今,看到电视节目里的舞蹈演员翩翩起舞,秦怡也撑着桌子想试一试。“如果在几年前,说不定我下个腰还是可以的。”杨澜形容自己第一次见到秦怡的感受:“她的眼神有种穿越岁月钻过时光机的战栗感。”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