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5年07月21日 星期二

    书界视点

    使深阅读的劲 做浅阅读的书

    作者:李景端 《光明日报》( 2015年07月21日 11版)

        自从去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提倡全民阅读以来,全国范围内阅读风气盛行。读书会、书香万里行等读书活动,正在吸引越来越多的读者。在这股浪潮中,也出现了对待阅读的两种不同声音。在媒体尤其是网络上,出现关于深阅读与浅阅读利弊之争论。许多文人学者多强调深阅读,认为浅阅读只图快速、快感、快扔,是“肤浅轻松的休闲消遣,对于提高身心修养有弊而无一利”。

        这些学者的初衷当然向善,他们所持主张有道理,尤其对于经典著作,坚持深阅读很必要。但是,从现实生活观察,浅阅读不是“有弊而无利的危险信号”,而是当今社会不可漠视的阅读需求。

        社会文明的传承与发展,当然离不开对书本知识的深阅读。但是不同层次读者有不同的阅读需求,在不同环境和不同时间,读者对深浅阅读的需求也有变化。如今社会节奏加快,工作和生活压力很大,时间和精力又有限,导致许多人常把阅读当成放松的一种方式。还有些人,不是出于积累知识,只是为了获取信息,喜好碎片式快速浏览,只求其然而不求其所以然。像这样满足了个性需求,也是一种收获,并非“无一利”。

        传播方式的多样化,更加快速助推着浅阅读的扩展。互联网时代,不断涌现的新媒体平台,催生着阅读热点,也变化着阅读方式。在线阅读、手机阅读、耳机听读,以及微博、微信等“微产品”的流行,正在构建以浅阅读认知为主要特征的“微时代”。

        还要看到,人们“快餐化”的消费习惯,正在延伸到阅读的领域,使更多人把浅阅读常态化。当今,“快餐化”已成为世界性的社会生活趋势。美国《洛杉矶时报》曾发表一篇文章,题为《一切快餐化(The Snackification of Everything)》。snack本是快餐、小吃之意,英语中本无snackification一词,这是作者艾克斯特教授杜撰出来的。文章说,时下美国,“快餐化”不只局限于食物,而是渗透到社会众多领域,成为美国文化最流行的标志。他举例说,美国杂志现在有个共同特点,就是每版充满一篇篇极其短小的文章。

        面对上述趋势,出版界该如何应对?

        首先,要端正对浅阅读的认识。所谓浅阅读,只是一种阅读方式,不能将它同低档、粗俗相提并论。长短作品及深浅阅读,都各有精细、优劣之分,浅阅读中也有好作品。古人的三字经,经典的格言和家训,传世的名诗名句,都可算浅阅读中的精品。新中国成立之后出版的《大众哲学》《十万个为什么》等,也堪称普及理论及科学知识的浅阅读成功范例。

        其次,要积极发现和扶持擅长创作浅阅读作品的作者。短作品要求主题突出,文字精炼,往往比写长篇更难。要参照高校安排博导给本科生上课的做法,鼓励高端名家多为浅阅读写作。开展丰富浅阅读形式和提高浅阅读质量的学术交流,组织浅阅读作品的评论与评奖,不断提高各种浅阅读作品的质量与水平。

        再次,出版人要学会运用“微信思维”,探索“阅读遇上微信”的新课题,拓展互联网时代的出版新理念。现今不少人看书,有种“畏长”心理。可是书店里映入眼帘的,又多是大开本既厚又重的书。其实书厚,学术含量未必就高。曾经提倡出版理论著作通俗本,应该坚持。除了文献性巨著外,有必要在社会倡导短写作。微童话、微诗歌、微科普、微科幻、微自然、微太空等领域,都是耕耘浅阅读的沃土。

        最后,出版界要更加积极投入数字化复制与传播的建设。深阅读也好,浅阅读也罢,今后的出版,都必须置身数字化的洪流。既要迎接数字化的挑战,又要充分运用数字化的优势,积极探索内容出版商与新媒体运营商之间衔接与合作的模式。针对公众阅读变化着的需求,提供分层次、多形式、便于传播的精神产品,争取深阅读与浅阅读同发展,共繁荣。

    光明日报
    光明日报(1985.01 - 2009.12)
    中华读书报
    中华读书报(1998.01 - 2010.08)
    文摘报
    文摘报(1998.01 - 2010.08)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博览群书(1998.01-2009.08)
    书摘
    书摘(1998.01-2009.08)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