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5年07月16日 星期四

    向反法西斯英雄们致以中国问候

    ——“为俄罗斯二战老兵中医保健全媒体公益行动”莫斯科纪行

    作者:本报记者 刘文嘉 《光明日报》( 2015年07月16日 12版)
    图为俄罗斯卫国战争的老战士们在“英雄当归”的旗帜上签名留念。本报通讯员 苗雨田摄

        俄罗斯卫国战争纪念馆放映厅里,曾无数次响起致敬的掌声。这次,掌声为中医而起。

     

        7月7日,由哈尔滨广播电视台策划实施的“英雄当归——为俄罗斯二战老兵中医保健全媒体公益行动”启动。这支来自中国民间的团队,将在未来两个月中到访俄罗斯十三座城市、行程一万五千公里,为俄罗斯二战老兵、特别是赴华对日作战的老兵提供中医治疗和保健,并将以“口述历史”纪录片的形式,重现二战回忆。

     

        “一个是5月9日,一个是9月3日,中国和俄罗斯自豪地站在一起共同纪念战胜德国法西斯和日本军国主义的伟大日子,你们为二战老兵中医保健的善举,是一项光荣而意义深远的任务。”主持欢迎仪式的俄罗斯联邦武装力量老兵协会主席维克托·费多洛维奇·叶尔马科夫大将如是说。

     

        作为活动启动的重要仪式,全体队员向卫国战争纪念馆“悲伤的母亲”雕像默哀并献花。同一天,数千公里之外的北京,纪念“七七事变”的人们也将鲜花摆上了卢沟桥头。

     

    应该为历史做点儿什么

     

        在中俄共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的背景下,两国民间交流也日渐深化。“英雄当归”项目的总领队、哈尔滨广播电视台高级记者郑鸣深感“应该为历史做点儿什么”。

     

        “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属于中华民族,也属于全人类。我们策划一次友谊之旅,是要共同缅怀历史,也是想为反法西斯战争的英雄们带去中国的问候、中国的温度。”

     

        作为知名纪录片导演,他一直是“在路上的人”,曾多次带队进行跨国深度采访。此次,这项公益性活动还得到了黑龙江省委宣传部、哈尔滨市委宣传部、黑龙江省卫生厅的大力支持。来自黑龙江四所医院的十位中医名家,几乎是以志愿者的身份加入了这次漫长的旅程。

     

        “如果要总结大家支持的原因,那只能说都是源自情怀吧。”郑鸣说:“中医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我们应该有这种胸怀和境界,把我们最好的文化与我们的朋友分享。”

     

    当英雄遇上中医

     

        93岁的俄罗斯海军上将索罗金,几乎经历了一个世纪的历史风云,却是第一次与针灸“相遇”。第一针是腰部的夹脊穴,老人微微痉挛了一下,施针的黑龙江省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副院长唐强立刻轻轻拍了拍他的背,让他平复下来。一个小时的治疗过后,老人小腿上的浮肿已经明显减轻,他大声赞美“这是我这辈子做得最好的按摩!”

     

        唐强给88岁的海军中将萨多夫科夫开出的药方是“带针运动”。这位当年参加对日作战敢死队的勇士,已不能将右手毫无痛感地抬到端枪位置。唐强在他双手的合谷穴、后溪穴各刺一针,然后让老人一直做手臂运动。再好的翻译大概也译不出“远端取穴、循经治疗”的俄文意思,唐强只能笑着催促老人:“您得在院子里一直溜达着,这是治疗的一部分。”

     

        对于很多俄罗斯老战士而言,有着两千多年历史的中医仍然是新事物,但他们正在亲历这门古老医学的神奇。一个月前,当郑鸣率“英雄当归”先遣队赴俄调研时,唐强就曾参加了苏联最后一任国防部长、曾完整经历卫国战争全程的亚佐夫元帅的病情会诊。当时,亚佐夫元帅的右臂已经长期不能自如抬过肩部,但在十几根银针嵌入患者头部穴位后仅十分钟,亚佐夫元帅竟能自主抬高右臂至头顶上方,连声说:“感觉很好,感觉很好!”这让在场所有人脸上都写满了惊讶。

     

        愿把金针度与人

     

        一次见效当然好,但医生们考虑的是更大的问题。

     

        2012年,此次参与保健活动的专家之一、哈尔滨第一医院针灸科主任黄秋贤曾以“文化使者”的身份赴俄交流,并在克拉斯诺达尔市进行义诊。数十人在广场排队等待针灸的场面蔚为壮观,让一个医者自豪,也让她忧心。

     

        “有颈肩疼的患者针灸后马上就缓解了,也有眩晕症患者几针下去就‘清亮’了。但中医是要按疗程治疗的,这些人将来怎么办呢?”医生本能的责任感促成了她此次的第二次赴俄之行。

     

        俄罗斯对中医治疗的巨大需求、对俄中医教育的紧迫性,此次参与活动的四家医院专家均深有体会。7月9日,在紧张的治疗行程中,医生们接受了俄罗斯国家康复中心的邀请,进行了两个小时的学术交流。发言和回答提问中,唐强一再诚恳地表示,两国要尽快建立起交流机制,“让东方生命智慧与西方医学互相取长补短、造福人民”。

     

        这个建议,同样是对方的诉求。

     

        在地区层面、国家层面上推进中医走向世界,是一项庞大的工程,需要无数微观的、具体的交流点滴推动、聚沙成塔。“英雄当归”团队的愿景之一,就是以这两个月的旅程为中医传播“积跬步”。

     

        现在,一周的莫斯科问诊圆满结束。广袤的俄罗斯大地上,还有山长水阔等待着他们。(本报记者 刘文嘉)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