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5年07月16日 星期四

    连续几年经济增速全国“垫底”的上海,今年上半年实现经济增速上升,达到全国平均线——

    上海:新常态下的新增长释放怎样的信号?

    作者:本报记者 颜维琦 曹继军 《光明日报》( 2015年07月16日 05版)

        连续几年经济增速全国“垫底”的上海,在2015年上半年,经济增速上升到全国平均线。

     

        上海作为我国经济中心,是反映中国经济走势的一扇窗,在应对外部环境不利影响的情况下,上海交出的这一经济“成绩单”,令人振奋,同时释放出强烈的信号——度过转型阵痛期,率先改革开放、创新转型的积极效应正在加快显现。这是上海主动适应经济新常态,为全国经济稳增长大局作出的新贡献。

     

    稳中求进,夯实基础调结构

     

        数据显示,在一季度GDP增长6.6%的基础上,上海二季度以来部分经济指标逐步改善,预计上半年上海GDP增长7%左右,增幅比一季度明显回升。上海市发改委副主任阮青用“总体平稳,稳中有进、进中提质、好于预期”这16个字勾勒上海上半年经济运行态势。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上海经济增幅一度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甚至垫底。在此之前,上海经济连续16年保持两位数增长。彼时的上海,在承受巨大压力的同时,开始主动“求慢”谋转型,要走出一条发展新路。

     

        放慢脚步,是为了走得更好、更稳健。“上海始终把提高经济发展质量效益作为首要标准,努力实现调速不减势、量增质更优。”阮青说。从今年上半年上海经济运行的各项指标来看,这样的努力初见成效——

     

        结构调整取得积极进展,经济转型升级呈现新亮点。统计显示,上半年,第三产业对上海经济的支撑引领作用进一步增强,预计上半年第三产业同比增长10%以上,占上海全市生产总值比重达67%以上,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90%左右。新兴产业加快成长,先进制造业脱颖而出。以机器人制造相关企业为例,产值增长10.4%,明显高于工业平均增幅。与此同时,改革开放红利加快释放,积极因素和新兴动力正在聚集壮大。

     

    进中提质,确保增长“有质量”

     

        一个“稳”字,得来不易。多位受访专家认为,上海经济的表现,预示着中国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迈向中高端水平”前景可期,也可为其他地区提供先行经验,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上海市统计局相关负责人用“六个快于”描述上半年上海经济的特征:服务业增长快于工业,新兴领域增长快于传统领域,经营利润增长快于产值和收入,财政收入增长快于经济增长,第三产业投资增长快于工业投资,“走出去”增长快于“引进来”。

     

        “六个快于”背后,是经济发展的潜力所在。上海对外投资呈成倍增长,预计上半年达240亿美元左右,增长5.8倍,其中对发达经济体投资额、并购增资投资额、民营企业投资项目占比均超过七成。

     

        记者了解到,今年以来,围绕国家出台实施的一系列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政策措施,上海全力以赴抓推进、抓落实、抓突破,共发布实施了政策措施130项左右。上海自贸试验创新成果在全国复制推广,科创中心建设22条意见及时出台等,都为经济新常态下的上海找到了发展新动力。阮青分析:“一系列政策措施落地、转型创新带来新的积极因素累积,使得上海经济在全国经济增长版图中的位置前移。”

     

    扩大开放,制度创新促改革

     

        新常态下,如何重构经济发展动力源,为转型升级提供持续后劲?上海坚持向深化改革要动力,向扩大开放要空间。

     

        上海自贸试验区建设,成为今年以来上海“促改革”的突破口。强化制度创新,上海加快落实深化中国(上海)自贸试验区改革开放方案,完成自贸试验区扩区及相关管理体制调整完善工作,在新扩展区域全面推行负面清单模式,切实把改革创新红利转化为经济转型升级的动力和活力。

     

        数据显示,到6月底,上海自贸区共新设各类企业2.1万户,预计上半年自贸区吸引合同外资260亿美元左右,同比增长3倍以上,占上海全市的70%左右;对外投资130亿美元左右,增长超过3倍,占上海全市的50%以上。贸易监管制度创新进一步深化,包括海关新推覆盖简政放权、功能拓展以及通关便利化的8项制度创新等;金融开放创新再上新台阶,与张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双自联动”也在积极推进。

     

        加快科技创新中心建设,被视为上海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的关键支撑,也是上海赢得未来的战略选择。降低永久居留证申办条件,完善居住证积分、居住证转办户口、直接落户“三位一体”引才政策,改革科技成果转化制度……今年7月,上海出台关于人才工作体制机制改革的20条实施意见,令人瞩目的全球科技创新中心建设进入实质性推进阶段。(本报上海7月15日电 本报记者 颜维琦 曹继军)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