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会计学将企业视为封闭的经济组织,单纯计量企业为业主谋取的经济利益,忽视了企业应承担的环境责任和社会责任。20世纪50年代,会计理论从业主理论向企业主体理论转变,形成了社会责任会计,开始将企业视为一个经济社会组织,认为企业须在生产运营中兼顾各方利益,这为环境会计的产生奠定了理论基础。随着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过度追求利润导致的全球资源匮竭、环境污染等问题日益突出,越来越多的国家将环境资源纳入会计学研究领域,并形成了环境会计学等会计学分支。
从宏观层面看,环境会计是为了实现环境资源的良性循环,增进公共福利,通过统计方法来核算、计量国家整体环境活动并评价资源环境整体状况的核算系统。环境会计具有高度复杂性、针对性和不确定性特征,主要体现在涉及多个学科,针对特定经济环境背景、会计相关要素的确认和计量,以及核算不易确定等方面。从微观层面看,环境会计是以会计学基本准则和方法为基础,以相关环境法律、法规为依据,以企业为核算对象,以货币或实物单位确认、计量和报告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产生的与环境有关的经济影响和生态影响,将环境成本融入企业的经营决策全过程,并将这种影响传递给相关利益者的信息控制系统。
环境会计在我国具有重要的当代价值。历史上我国依靠地广物博获取了众多生存发展资源,但多年来“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产出”的粗放发展模式,对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都产生了严重的破坏,环境保护已迫在眉睫。通过环境会计强化对环境资源的核算,正确计算绿色GDP,可以真实反映我国经济发展的质量与水平,推动环境保护工作的进行。
环境会计对企业发展也具有积极意义。当下,低碳经济、可持续发展正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主流,企业传统的粗放发展模式已不适应现代经济发展和国际竞争的需要。实施环境会计将督促企业正视环境绩效,将环境因素纳入投资决策,采用清洁技术开发低碳产品,使企业突破国际贸易的绿色壁垒,获得竞争优势,从而使发展低碳产业成为企业的自觉行动。对企业的利益相关者如政府、投资人、债权人、社会公众而言,环境会计信息披露使其能够对企业环境资源的流量、存量、资产的分布情况实时掌控,进而为制定相关政策或进行投资决策提供有力的依据。
我国的会计国际化进程也需要环境会计的推动。世界主要发达国家通过对环境会计的不断研究和实践,已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环境会计体系,我国在此领域的研究则相对落后。为了我国企业走出去时能顺利接轨国外环境会计信息披露要求,同时便于我国对在华外资企业的环境行为进行约束,中国必须建立与国际接轨的环境责任会计体系。
我国近年来颁布的环境保护方面的法律、法规、条例达 700多项,这些法律法规的制定对环境保护起到了积极作用,也为我国环境会计制度的实施奠定了法律基础。但现行法律体系较为松散,一些法律法规内容上过于笼统,无法对环境保护的实施给予具体指导。另外,我国企业财务会计以《会计法》为指导,遵循财政部发布的会计准则、财务通则、行业会计制度以及由证监会发布的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规则和准则。这些规制并未涉及环境会计相关的确认、计量、记录、报告等问题,企业建立和推行环境会计时缺乏行为准则与标准,客观上造成了企业在将资源、环境要素纳入会计要素进行核算、披露时无法统一,环境会计的实施缺乏可操作性。并且由于法律法规未对企业的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做出强制要求,企业往往忽视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重要性。
我国环境会计研究起步较晚,环境责任会计理论基本上还处于探索阶段。发达国家对环境会计的研究已向环境会计准则与制度等纵深发展,我国尚未形成系统的理论体系和实践模式。建立环境会计制度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融合各学科知识,对会计学、环境学、经济学、生态学等多门学科进行交叉研究,从已有的研究成果看,我国大部分研究缺乏对其他学科技术方法的借鉴,研究内容注重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对环境会计其他基础理论问题,如环境会计假设和原则、要素和目标、确认与计量等方面的研究不足。我国环境会计研究的另一缺陷在于过度侧重理论研究,未能在研究中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未能对我国环境会计方法和程序进行探索,导致环境会计理论研究与企业环境会计实务出现脱节。
环境会计的实施需要企业和利益相关者的积极推动。对企业而言,无论是传统企业的所有人还是现代企业的职业经理人,都是尽可能压缩生产经营成本以实现利益最大化,环境会计通过正确地计量企业环境成本,将外部环境成本内部化,这必然会在短期内大幅拉升企业成本,减少企业利润,当盈利目标与环保目标相冲突时,企业建立环境会计的积极性必然受挫。对政府而言,一些地方政府没有建立科学的政绩观念,对环境污染的严重性认识不足,打着“先污染,后治理”的旗号盲目追求GDP规模,并将环境问题推给下一届政府,因此也会在一定程度上抵制核算绿色GDP的环境会计。对于大众而言,目前我国仅对上市公司作出了环境会计相关要求,由于专业性强、应用过少,社会大众很少接触到,因此也没有意识到环境会计的积极作用与当代价值。
环境会计将企业的环境保护状况与财务数据相结合,成为政府审计、环保部门管理、投资者决策等活动的重要依据,随着未来我国对生态环境问题的日益重视,对环境会计的需求也会越来越大,针对当前存在的上述问题,笔者认为,我国环境会计的未来发展应遵循以下优化路径:一是加强法制建设,建立激励约束机制。二是拓展理论视角,重视实务检验。三是自愿与强制相结合,调动各方积极性,依靠社会力量督促企业进行环境会计披露。四是规范披露流程,强化审计监督。
(作者单位:山东财经大学MBA学院、金融学院;本文系山东省金融产业优化与区域发展管理协同创新中心重点项目〔项目编号:14AWTJ01-3-1,14AWTJ01-3〕的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