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5年07月08日 星期三

    光明述评·纪念全民族抗战爆发78周年

    从这里,迈向伟大的抗战征程

    ——写在全民族抗战爆发78周年之际

    作者:本报记者 罗容海 《光明日报》( 2015年07月08日 10版)
    驻守宛平城的士兵奔赴卢沟桥抵抗日军(资料照片)。新华社发
    八路军115师战士在平型关伏击日军(资料照片,1937年摄)。新华社发
    观众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参观。本报记者 靳昊摄

        北京,从崇元观到南太平桥,这段古老而狭长的南北通道,近七十年来,被称作赵登禹路。这条以民族英雄命名的道路,与佟麟阁路、张自忠路一起,成为首都北京仅有的三条以英雄名字命名的道路。抗战到底、为国捐躯的抗日英雄,世世代代受到人们景仰。

        1933年,日军以伪满洲国为基地,将战火烧至长城一线,时任第29军37师109旅旅长的赵登禹奉命驻守喜峰口。在抵挡了两日的日军进攻之后,赵登禹身先士卒,率领将士身背大刀,夜袭日军阵地,砍杀日寇5000余名,炸毁大炮18门,取得了自“九一八”以来的首次大胜。

        短短四年之后,日军兵临北平城下,形成三面包围之势。1937年7月7日,日军挑起卢沟桥事变,开启了全面侵华的步伐。作曲家麦新创作了《大刀进行曲》,激励29军将士保家卫国、奋勇杀敌。而此时,赵登禹连同副军长佟麟阁在南苑与日寇鏖战二十余日,已经双双战死于北平城外。时局正如中国共产党为卢沟桥事变通电指出的那样:“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7月29日,北平沦陷。次日,天津沦陷。中华民族到了最危亡的时刻!

        然而,也正是此时,一个古老民族最雄浑的生命力被激发出来,再度显示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伟力。

        卢沟桥事变后一个月,淞沪会战打响,中国军队一举粉碎日本侵略者“三个月灭亡中国”的狂妄计划。卢沟桥事变后两个多月,八路军115师在平型关重创日军,取得抗战首胜。此后历经太原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百团大战、长沙会战,尽管日军仍然气焰嚣张,然而,中国还在,中国人的精神还在。在东方战场,中国军民与日本法西斯浴血奋战,胜利的天平不可逆转地向正义倾斜。终于,中国战场开启战略反攻,北平城外的卢沟桥最终迎来光复的一刻。牺牲在抗日战场上的千万英灵,可以安息了。

        卢沟桥事变往前43年,日寇借口保护侨民入侵朝鲜,挑起甲午战争,大清国在战和之间摇摆不定,最后兵败如山倒,被迫签订《马关条约》,割辽割台,丧权辱国。卢沟桥事变往前23年,日寇借口对德宣战,乘机占我青岛,进而霸占山东,逼迫中国签订《二十一条》,意图独霸中华。卢沟桥事变往前6年,日寇制造“柳条湖事件”,借口中国军队破坏南满铁路,炮轰沈阳北大营,侵占东三省,成立伪满洲国。1937年7月7日,日寇故伎重演,借口士兵失踪,进攻卢沟桥和宛平城,中华民族退无可退,全面抗战终于爆发。这一次,地不分东西南北,人不分男女老幼,同仇敌忾,保卫家园。

        从卢沟桥出发,中华民族走向的是坚决。我们不再祈求诉诸所谓的“国际公理”,我们不再希冀敌人会心生仁慈就此罢手,我们不再害怕一仗一城之败之失。中国共产党提出:“不让日本帝国主义占领中国寸土!为保卫国土流尽最后一滴血!”坚决抗日,肃清一切汉奸卖国贼,将中华民族置于“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决绝境地,这是中华民族以上溯至鸦片战争的近一百年屈辱史换来的最终的觉醒,全民的觉醒,全面的觉醒。有这样的坚决,中华民族没有什么伟业不可以完成,没有什么邪恶力量不可以战胜。

        从卢沟桥出发,中华民族走向的是团结。卢沟桥事变后,八路军、新四军番号迅速确立,八路军完成整编之后立即开往华北敌后,中国共产党以其最坚最纯的抗战信念,成为中国抗战名副其实的中流砥柱。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全民抗战开启全新的局面,中国重新有了凝聚力、战斗力。

        从卢沟桥出发,中华民族走向的是强大。经历八年的全面抗战,当迎来胜利之时,中华大地早已经是千疮百孔。然而,民族的强大,正如同宝剑淬火、凤凰涅槃一般,必须历经劫难而后浴火重生。卢沟桥事变之前,许多深谙中日两国实力对比的人士,都曾作出中国不敌日本的预测。然而,一个民族一旦坚决起来,团结起来,就可以迸发出连自己也无法想象的不屈不挠的力量。抗战胜利,正是中华民族强大的内生力的再次印证。

        抗战胜利的意义,早已经超出了一场战役一场胜负,成为中华民族的一个新起点。站在这个起点上,我们不再恐惧鸦片战争以来来自海外的任何强权暴力,我们不再自行矮化把自己当作这不行那不行的弱等民族,我们不再汲汲于各自利益你争我斗,却将民族危亡抛诸脑后。站在卢沟桥桥头,我们可以自豪地说,从这里,中华民族自己挺直了脊梁,迈向了伟大的胜利征程。

        (本报记者 罗容海)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