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5年07月06日 星期一

    齐鲁文化:在研究中传承和创新

    作者:中央党校原副校长 李君如 《光明日报》( 2015年07月06日 07版)

        齐鲁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来源和组成部分。齐鲁文化由诸子共创、来源多样,内涵丰富、博大精深,需要深入研究。齐文化重功利,鲁文化尚道义。显然,这两种文化是有差异的。春秋战国时期,一方面,各个诸侯国之间人员和商贸往来较多,诸侯国之间战争不断,疆域变化也不断,这种情况有利于文化交流与融合;另一方面,在社会激烈动荡的年代,有许多根本性的社会政治问题需要回答,出现了百家争鸣,这是齐、鲁两大文化传统交融发展的重要条件。特别是战国时期,孟子两度游学于齐,在齐国居住时间长达十几年,为齐文化和鲁文化的融合做了大量工作。

        齐鲁文化是一座有待深入开挖的文化富矿,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形成发展作出了重大的贡献。这是我们今天要加强对齐鲁文化的研究、在研究中传承和创新齐鲁文化的理由,而更为重要的,是齐鲁文化的研究对我们今天传承与创新中国传统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有许多重要的启示和意义。

        关于文化与时代的关系。习近平总书记说过:“儒家思想和中国历史上存在的其他学说都是与时迁移、应物变化的,都是顺应中国社会发展和时代前进的要求而不断发展更新的,因而具有长久的生命力”。尽管我们不能简单地把齐鲁文化等同于儒家思想、孔子思想,但我们知道,孔子思想在齐鲁文化中占有突出的位置。从齐鲁文化形成发展过程中,我们深深体会到,只有顺应时代发展要求的文化才能在时代大潮中生存和发展。

        关于文化与经济政治军事的关系。在齐、鲁两大文化交融发展的历程中,政治军事上是齐占优势,文化上是鲁占优势。这是因为,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在社会转型时提出的主张,特别是其“中庸”思想,既顺应了新的社会现实,又维护了传统的道统,适应了当时统治阶级中各个阶层的要求。因此,文化的繁荣发展和社会经济政治的发展乃至于军事的强大,有不可分割的关系,但又不是完全对应的。我们要在物质文明提供的条件下推动文化的繁荣发展,但又不能等待物质文明充分发展后才开始抓精神文明建设。

        关于文化繁荣与学术自由的关系。许多学者在齐鲁文化的研究中已经注意到,尽管孔子对文化发展乃至于整个中华文明的形成作出了很大的贡献,但是齐文化与鲁文化的融合,并没有始于孔子,而是始于孟子。孟子之所以能为此作出独特的贡献,是因为稷下学宫与百家争鸣提供了好的环境。就是在这样的思想文化氛围中,齐鲁两大文化一步一步融合起来。由此可见,文化的繁荣发展有自己的规律,其中不可或缺的,就是良好的学术氛围和做学问的条件。

    光明日报
    光明日报(1985.01 - 2009.12)
    中华读书报
    中华读书报(1998.01 - 2010.08)
    文摘报
    文摘报(1998.01 - 2010.08)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博览群书(1998.01-2009.08)
    书摘
    书摘(1998.01-2009.08)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