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5年07月04日 星期六

    站在“四个全面”高度创新社会治理

    作者:国家创新与发展战略研究会会长 郑必坚 《光明日报》( 2015年07月04日 08版)

        社会建设是我们整个中华民族振兴事业中不可缺少的基础性工作。在社会治理和社会建设事业中,我们做了大量的调研和实践工作。“中国社会治理创新”“中外社会治理比较”等系列重大课题既体现了十八大以来全国社会工作所取得的进展,又如实地反映了当前的问题、矛盾、困难、呼声、疾苦。这些工作结果说明,我们的社会治理是处在大变动、大进步、大流动中的社会治理。

        当前,我们社会治理研究工作正面临一个重大机遇,这就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了“四个全面”的治国理政的战略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丰富和发展,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重要指针。为此,我们一定要以高度的自觉把自己的全部思想和工作纳入这个布局,以此为指引做好社会建设、改革、治理的各项工作。

        第一,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布局中加强社会建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一步。简言之,就是让人民群众生活得更加幸福美好,就是在经济高度发展的同时,社会建设高度发展,民生得到极大改善,社会公平正义得到更好维护,社会更加和谐稳定,人民民主不断扩大,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社会建设作为“五位一体”总布局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已经取得了明显成效;另一方面,差距还很大。我们清醒地认识到,社会事业发展滞后的状态还没有根本改变,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不完善的状态还没有根本改变,就业难、就医难、住房贵、交通堵、空气差的问题还很突出。相信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和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都将作出具体部署和明确要求,我们社会建设理论工作者和实践工作者也应再加把劲儿,把更新、更多、更好的成果拿出来,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第二,在全面深化改革布局中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当前,全面深化改革正在扎实推进,特别是到了以社会体制改革为重点的新阶段。如果没有社会体制的改革作基础,经济体制改革成果的巩固和发展也很难,政治、文化等体制改革的深入也很难,当然也谈不到长治久安。为此,我们应该树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社会建设为基础、以党的建设为保障的战略观念。

        今年上半年,北京、上海等地先后制订并印发了社会体制改革系列文件,走在了全国前列。我赞成这些思路和做法,赞成紧紧抓住社会服务体制改革、社会组织体制改革、街道体制改革、社区治理体制创新和社会领域党建创新这些重要问题,全面深化社会体制改革。我也赞成从国家层面完善体制、加强项层设计、统筹规划、全面推进。

        第三,在全面依法治国布局中创新社会治理。全面依法治国,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保障。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的要求。在全面推进法治社会建设进程中,要坚持问题导向,一手抓顶层设计,不断完善社会治理体系;一手抓夯实基础,不断提高社会治理能力。

        最近一年多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社会治理创新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提出要建设一支懂社会治理的干部队伍和人才队伍,强调要把工作重心落实到基层,解决实际问题,走出一条大城市治理的路子。今后,围绕问题导向和依法治理,我们对社会治理问题的调查研究还需要进一步深化,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需要进一步提高。

        第四,在全面从严治党布局中加强和创新社会领域党建工作。全面从严治党,是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保证和关键所在。目前,社会领域党的工作薄弱的问题比较突出。形势发展要求进一步加强党对社会的领导,加强社会领域从严治党工作的落实。一是要加快推进社会领域党组织和党的工作全覆盖,夯实党执政的社会基础。二是要深化党管理社会的理念和原则,在加强党的领导、建设基层服务型党组织进程中实现政社分开、管办分离。三是要坚持以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和实际需求为导向,把维护和发展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作为社会领域党组织和党的工作的价值取向和行动准则。正反两面经验反复证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形势下,脱离群众实际利益做群众工作和社会工作,是不会有成效的。这就要求我们善于运用利益导向、利益保障、利益分配、利益调节的一系列杠杆,引导和动员广大人民群众和不同社会阶层积极有序参与公共事务与社会治理,把广大人民群众和不同社会阶层吸引、凝聚、团结在党和政府的周围,与党和政府同心同德、同向同行,一起奔小康,一起实现中国梦。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