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5年07月03日 星期五

    青春荟

    厢房

    作者:盛文强 《光明日报》( 2015年07月03日 15版)

        厢房是以大院的南墙为依托而垒起的几间平顶房子,北面随便开了几扇绿油漆的木门,里面存放渔网和杂物,成了渔村常用的仓库。在厢房不起眼的拐角处,红砖砌成的台阶通向平滑光洁的屋顶。阳光闪耀的时节,屋顶摊晒着鱼虾,那么多细小的生命,在炙烤下扭曲。我们在院子里走来走去,偶尔也抬头看看天,但对厢房顶上的蠕动毫不知情,艰难的变形正在我们看不见的地方秘密进行。

        五月里,乌云的黑气随时降临,浓黑盖住了地面,沿着院墙上升,这是暴风雨的前兆。鱼虾都收起来了,厢房顶上一片空旷,这时常有孩子站在上面,他们把椭圆的贝壳抵在食指和拇指之间,抡圆了胳膊,自后往前挥出,与此同时奋力用食指把贝壳弹射到低沉的天幕上。于是,漫天飘着飞旋的贝壳,有的被逆风吹回来,落在水泥屋顶上摔得粉碎,三角形的碎块四处跳跃,落点留下了海鸥粪便似的白斑,令人想起夏季的海边,黑礁石朝着海的一面全是这样耀眼的白,海鸥在这里飞过,啄食贝壳,粪便随处可见,那是从天外飞来的白,翻转着坠落,挂着风声,落地清脆的爆裂,生成一朵展开的蒲公英,它们同样掺杂了贝粉与阳光。不久,雨就来了,厢房的平顶立刻被烟雾笼罩,我坐在正堂里朝外看,满眼热闹。黄昏时雨停了,屋里有了片刻的明亮,是谁家的女人站在厢房门口,把两根干鱼并在一处互相敲打,烟尘四溅,枯木般的铙钹响起,鱼鳞遂被声浪激出很远。

        早年间的厢房顶部留有一个圆洞,趴在洞口往下看,厢房里摆着一口水缸,缸口正对着房顶的圆洞,正午的阳光会把水缸照亮,年久积攒的尘埃在缸口飞升,被屋顶的圆洞吸走。每年秋后,厢房顶上的海米晒成了,戴着皮手套揉搓脱皮,将它们举到空中再放下,落到地上的是橘红的弯曲肉段,满地跳跃,破碎的外壳则被风吹走了。收海米时,只需在厢房屋顶,冲着圆洞倾倒下去,屋里的缸就接得稳稳的,省去了上下搬运之苦。那年正是海米丰收的季节,一个孩子随着父母一起忙碌,时不时抓起几个海米放进嘴里大嚼,父母也不加阻拦,就在父母忙着收海米的时候,他却一脚踩空,从圆洞里掉下去,父母惊呼着从厢房上跑下来,推开厢房的门,见他正从缸里探出头来,嘴里塞满了海米,耳朵和鼻子里也有海米落出来,他的父亲母亲转惊为喜,一家人大笑起来,笑声沿着屋顶的圆洞攀援而出,在渔村上空鼓荡——那真是难得一见的丰收,这样的日子里,孩子们可以放肆,所有的过失也可以忽略不计,所有的惊恐与不悦也都化为云烟,这是孩子对厢房最初的记忆。

        一千多年前这里就有了渔村,厢房在每家每户的院子里拔地而起,那时的屋顶上就站着弹射贝壳的孩子,当贝壳在空中升到最高点时,一只蛎鹬恰好飞过,就在贝壳快要贴到肚皮的时候,它猛扇几下翅膀,往前紧赶几步,把贝壳甩在了身后,随后在孩子们的头顶盘旋飞过。如今,厢房依然耸立,屋顶上依然有孩子奋力挥动胳膊的身影,直到暮色四合,纯白的贝壳才消失在黑幕里。每年春季到来,当海边的风变得松软之时,蛎鹬从海上飞来,路过半岛的这个岬角,照例在渔村上空经过,如千百年前一样,躲闪着空中飞旋的贝壳。

        (作者为“80后”作家,近年专注于海洋题材的跨文体写作,著有《半岛手记》《渔具列传》等)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