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中国当代社会转型,人民群众对文艺的根本要求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不少作家艺术家顺应这一要求,敏锐地进行了艺术调整。文艺理论既是对文艺创作的总结,又是对文艺创作的指导,文艺理论家也要及时反映今天人民对文艺的根本要求,并体现在理论研究中。
回顾起来,中国进入改革开放后,中国当代文艺理论界的一个突出的标志是,一直注重对古今和中外文艺理论之间的相互影响的研究,并提出中国古代文艺理论的“现代转换”,以及提出西方当代文艺理论的中国化。这当然很重要,但却一定程度上忽视了这个时代的人民对文艺的根本要求,这不能不说是一个缺陷。
其实,文艺理论不仅深刻反映不同时代的民族和阶级或集团对文艺的根本要求,而且及时反映他们的审美需要和审美理想。这决定了它具有鲜明的意识形态属性。马克思和恩格斯在论述人类的社会分工时深刻地指出:分工以精神劳动和物质劳动的分工的形式,在统治阶级中间表现出来,“在这个阶级内部,一部分人是作为该阶级的思想家出现的,他们是这一阶级的积极的、有概括能力的玄想家,他们把编造这一阶级关于自身的幻想当作主要的谋生之道,而另一些人对于这些思想和幻想则采取比较消极的态度,并且准备接受这些思想和幻想,因为在实际中他们是这个阶级的积极成员,很少有时间来编造关于自身的幻想和思想。”这就是说,思想家包括文艺理论家是从事精神劳动的,不仅从属于他们所属的阶级,而且积极编造本阶级的“幻想和思想”。因此,中国当代文艺理论界无论是借鉴或批判西方当代文艺理论,还是发展当代文艺理论,都不能无视文艺理论的意识形态属性,而是要在把握文艺理论的意识形态属性的基础上,及时反映中国当代社会转型阶段的人民对文艺的根本要求。
然而,需要警惕的是,中国当代文艺理论界却存在漠视甚至抹煞文艺理论的意识形态属性的倾向,认为存在一种所谓科学的、客观的文艺理论,可以从根本上阐释一切文艺现象。这种倾向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文艺理论的灰色化,制约了中国当代文艺理论的科学发展。
不可否认,中国当代文艺批评在20世纪50年代崛起时,的确存在一定的简单片面和说理不够充分的地方,但是这些文艺批评却深刻反映了当时刚刚站起来的人民对文艺的根本要求。这是不能不承认的。但是,中国进入改革开放时期后,当代文艺理论界某种程度上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即在高度重视文艺的审美特性时,却一定程度上阉割了文艺的意识形态属性。一些文艺批评家提出了一些似是而非的概念,如“几零后作家艺术家”“美女作家艺术家”等,这是以生理年龄和外貌特征为标准,而不是以文艺思想和审美理想为标准。同一时代、同一年龄阶段的作家艺术家在个人成长经历上可能有类似之处,但在文艺思想和审美理想上却可能差异很大,甚至截然不同。在中国当代历史转折关头,不少作家艺术家在文艺思想和审美理想上发生了分化。这种简单的“几零后”划分法,不过是在不同年龄阶段的人身上贴上固化标签而已。这深刻地反映了有些文艺批评家陷入了外部时间发展论的怪圈。文艺理论界如果不清理这些似是而非的含混概念,就无法推进中国当代文艺批评的有序发展。
从这种认识出发,文艺批评家应在把握整个历史运动的基础上,将真正有利于民族文化乃至人类文明的健康发展的优秀文艺作品推举出来。有的文学批评家认为,中国当代文学的缺失,首先是生命写作、灵魂写作的缺失。这种文学批评貌似深刻,实则没有把握中国当代文学缺失的要害。作家的才能虽然有高低大小,但只要他是真正的文学创作,就是生命的投入和耗损,就是灵魂的炼狱和提升,不能不说是生命写作、灵魂写作。这种对中国当代文学缺失的判断没有深入区分生命写作、灵魂写作的好与坏、高尚与卑下,而是提倡生命写作、灵魂写作这些似是而非的含混概念,就不可能从根本上克服中国当代文学的缺失。这些含混概念的产生,是一些文艺批评家刻意回避文艺的意识形态属性的结果。这种理论不彻底的文艺批评既不可能把握中国未来的文艺,也不可能推动中国当代文艺的科学发展。因此,中国当代文艺理论对这些似是而非的含混概念的辨析和澄清至关重要,既可以促进当代文艺的科学发展,也可以在推动当代文艺批评的有序发展中发展。
在梳理和总结中国当代文艺批评发展时,既要看到文艺批评满足现实需要的程度,也要看到文艺批评在文艺批评发展史中的环节作用,并将这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中国当代文艺理论应激浊扬清,改善日趋恶化的当代文艺生态环境,在推进当代文艺批评的有序发展中发展。
随着中国当代社会转型,中国当代文艺理论应该着重从下面这些方面发展。
首先,中国当代社会转型期正在经历一个变化,即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正在从对西方发达国家的模仿挪移阶段,转向以自主创新为主的创造阶段。在文艺界,与这种转变相呼应,不少作家艺术家进行了与时俱进的艺术调整,自觉地把主观批判和历史批判有机结合起来。他们不是仅仅汲汲于挖掘描绘这个阶段的社会生活和人们的精神生活中体现出的某些保守自私、封闭狭隘的负面因素,而是在批判这些负面因素的同时,更为有力地表现了中国人民在创造历史和推动历史发展中的伟大力量和发挥的重要作用。同样,中国当代文艺理论不仅应该在把握和肯定作家艺术家的艺术调整中发展,而且也应该在推动广大作家艺术家与时俱进的艺术调整中发展。
其次,中国当代文艺理论应在促进中国当代民族文艺发展观的完善中发展。在中国当代社会转型阶段,中国当代民族文艺既不能在发展中作茧自缚,也不能在纷乱中迷失自我,而是应该在世界文艺发展的格局中,把握中国当代民族文艺的前进方向。中国当代作家艺术家的艺术创造不仅是民族的,而且是世界的。中国当代作家艺术家应与中国当代社会转型阶段相适应,创造出对人类文艺发展作出独特贡献的民族文艺作品。否则,中国当代文艺将很难成为世界当代文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就是说,如果一个民族的当代文艺没有推动世界文艺的有序发展,就不可能在世界文艺中占有重要地位并产生重要影响。中国当代文艺理论不仅应积极促进中国当代民族文艺在大胆吸收一切外来文艺的有益养分的基础上克服民族文艺的狭隘局限,而且应积极推动中国当代文艺融入世界文艺大潮中,并为人类文艺的发展作出自己独特的贡献。
(作者单位分别为:丽水学院民族学院 文艺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