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5年06月22日 星期一

    为国家摸清文物家底

    ——新疆文博人率先完成全国第一次可移动文物普查任务

    作者:本报记者 王瑟 《光明日报》( 2015年06月22日 01版)

        为了做好全国第一次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新疆各级博物馆从2014年年初开始,将沉睡在博物馆里的可移动文物进行了第一次全面普查清理,终于摸清了家底。3年的工作任务,一年半就圆满结束,在全国率先完成了普查任务。

     

    文物普查的新天地

     

        2014年年初,新疆文物局在昌吉回族自治州举办了一期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信息采集登录试点工作。来自新疆各地州市博物馆的工作人员,在15天的时间里,通过具体工作加培训的方式,全面了解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的全过程。

     

        承担培训工作任务的付昶至今记得,培训结束后,由于种种原因,先前制定的一些工作流程作了改动,她的手机天天被询问的电话打爆了。“新疆文物种类多,历史年代认定与内地有所不同,怎么解决这些问题,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只能不断修改,不断重复工作。光培训,我们就举办了4期,明确了各环节任务目标,为普查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与此同时,44名专家成为专家库成员,分赴新疆各地进行可移动文物认定、指导信息采集等工作。

     

        2014年9月21日,新疆博物馆研究员阿迪力·阿不力孜等三位专家,来到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轮台县博物馆工作。“那天我们工作到晚上8点,一天就鉴定了200多件文物,顺利完成了任务。”阿迪力·阿不力孜说。

     

        和田地区文物局工作人员少,一些被抽调到乡村工作的人员就利用春节放假或周末等时段,加班加点开展工作。到2014年年底,新疆14个地州市中有8个顺利完成了辖区内文博单位的藏品录入工作,完成了国家下达的任务。

     

        “工作方法正确,加上博物馆工作人员、专家组成员的通力合作,才有了新疆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的新天地。”新疆文物局副局长申文涛感慨地说。

     

    为新疆可移动文物增加含金量

     

        新疆博物馆古籍线装书存放在地下室,环境较为恶劣,古籍中含有大量的真菌孢子,人容易感染,所以地下室的工作环境不适宜长时间工作。馆员孙丽萍在已有身孕的情况下,在没有暖气的地下室连续工作七个月,打着手电筒,将1万多本古籍按照古籍分类法整理为经部、史部、子部、集部、丛部,从而使这批古籍第一次有了自己的身份。特别是通过这次普查,她发现了几本全国很稀有的宋元明时期的珍贵刻本,可能将成为新疆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及重点研究文物之一。

     

        哈密地区博物馆里有4.8万枚古钱币,挖掘出来时,由于年代久远,许多钱币都叠加在一起,无法分离。此次普查,他们每人一把小钢刷,先泡钱币,再一枚一枚地刷出来。钱币很小,刷了一会儿,手指尖就开始酸痛。6名工作人员仅刷钱币就刷了一个半月,手里的钢刷都刷平了,手指尖也都磨出了老茧。

     

        乌鲁木齐市拍摄了可移动文物普查公益宣传片,通过公交媒体循环播放,受到公众的欢迎。

     

        哈密地区由于近年来考古发掘工作频繁,加上民间征集力度加大,藏品数量明显增加。在普查过程中,一块骨骼引起了专家们的高度重视。经过专家鉴定,这是翼龙下颌骨。另外,他们还发现了翼龙蛋、恐龙化石、猛犸化石等一批古生代动物化石,对研究当地远古自然环境具有极高的价值。

     

        申文涛说:“通过可移动文物普查,不仅锻炼了队伍,而且让我们在摸清家底的同时,发现了一批极具价值的文物,这是过去我们没有发现或者没有认识到的,这为新疆的可移动文物增加了含金量。”

     

    打硬仗、打胜仗的文博队伍

     

        2014年冬的一天,新疆博物馆工作人员关懿走上红毯。婚后第二天,她就出现在工作现场。她一会儿趴在地上整理,一会儿起来搬运,一会儿为文物拍照,一条大红裙在文物库房里飘来飘去,成为文物普查中最闪亮的色彩。

     

        阿勒泰地区吉木乃县文物局局长阿加尔汗·萨潘在普查工作中,鉴定、测量、拍照都自己亲自做。由于局里工作还在正常进行,他就白天到文物局工作,晚上加班加点做文物普查。

     

        哈密地区博物馆保管部主任库尔班的妈妈长期卧病不起,需要他每月去乌鲁木齐购买药物治疗,由于忙着普查,这项原本由他负责的事交给了家人。家里的孩子只有6岁,也离不开人,但他一一克服了困难,保证了普查工作顺利完成。

     

        吐鲁番地区博物馆保管部负责人马丽萍长期在库房里搬运文物,压力很大,晚上做梦都在找文物,第二天一上班马上去梦里看到的文物地方看看,确认文物在那里才放心。由于长期接触没有除过菌的文物,她的口腔受损严重。

     

        “这就是我们新疆的文博队伍,是能打硬仗、打胜仗的队伍,他们的努力换来了新疆在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中取得的成就,我们应该感谢他们。”申文涛深情地说。

     

        (本报记者 王瑟)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