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5年06月16日 星期二

    湖南出土2000年前彩绘镇墓兽

    作者:本报记者龙军 通讯员周敏 《光明日报》( 2015年06月16日 09版)
    考古工作人员正在修复镇墓兽。本报通讯员 周敏摄

        本报岳阳6月15日电(记者龙军 通讯员周敏)近日,考古工作人员对湖南省汨罗市友谊河边一座战国古墓进行了抢救性发掘,清理出土了彩绘陶鼎、陶敦、陶壶、玉璧、青铜盆、青铜车辖等珍贵文物。其中,最为独特的是一件陶制彩绘镇墓兽,距今2000多年,在湖南考古史上极为罕见。

        近期连续大雨,使汨罗市高泉山友谊河水泥厂段高墈发生坍塌。汨罗市文物管理所工作人员发现坍塌处有古墓的迹象,经过进一步勘探调查,初步确认这是一处先秦时期土坑墓葬。经湖南省考古研究所批准,专业技术人员对此处古墓进行了为期20天的抢救性考古发掘。

        随着清理工作的开展,一个墓宽3.1米、长4米、残深5.8米、带墓道的中型墓葬完全显露。其墓室结构为一棺一椁,墓壁制作规范,墓内填土都是经过精心制作的“五花土”,属于典型的战国土坑竖穴墓。

        在随后的发掘中,出土了陶鼎、陶敦、陶壶、玉璧、青铜盆、青铜车辖等随葬品。考古工作人员根据出土陶器种类、数量及墓坑内青铜残件推断,墓主人身份应该是贵族。

        在出土随葬品中,一尊“四不像”兽型陶器极为独特,兽身红色、白色漆彩依稀可见,其眉头紧锁,眼睛睁大似乎在怒视某物。岳阳市文物管理所所长赵磐介绍说:“这是一尊镇墓兽,放在墓穴随葬,用来为墓主人‘驱邪、看家护院’,是当时的一种丧葬习俗。镇墓兽是楚墓特有的陪葬品,也是楚彩绘陶器中造型独特的器物之一,具有鲜明的地域特征与时代特征。此种器物外形抽象,构思奇特,具有浓厚的楚国巫傩文化色彩。”赵磐表示,这批发掘出土的文物,不仅展示了战国时期的丧葬风俗,还可以透过这些出土文物遗迹,看到当时社会的物质、文化生活等多个方面,对研究汨罗、岳阳乃至湖南的历史具有重要的价值。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