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5年06月12日 星期五

    民俗雅绎

    门墩

    作者:王彬 《光明日报》( 2015年06月12日 15版)

        周恩来故居在淮安市驸马巷7号。

        7号有东西两座院子。参观的时候进东院门,完毕出西院门。东院第一进是曲尺形状,房子也是曲尺形状的,是周家教育子弟的家塾。第二进有三间北房,中间是堂屋,东间是周恩来诞生的地方。西院有两间房子,是周恩来嗣母的住处,门前有很大一株蜡梅。在故居里徜徉,有一种明净、安详的感觉。在我的印象里,似乎是,院门有两只门墩,小巧、明润,仿佛两只洁白的蜗牛。

        门墩,在建筑界称抱鼓石,在北京常见,在淮安也如此。北京的门墩大体有两种,一种是以圆形为主体的圆鼓,一种是长方形的方鼓。在形状上,圆鼓比较复杂,分为三层:第一层是狮子,只雕出狮首,俗称趴狮;第二层是圆鼓,雕成大鼓模样,鼓的边缘刻出圆形的鼓钉,中心是鼓面,下面是荷叶,两端翻卷,做出腰鼓形状;再下是须弥座,镌有上枋、上枭、束腰、下枭、下枋与圭角。须弥座的三个立面均刻出包袱角,镌刻锦文花卉。相对圆鼓,方鼓的形状简单,由幞头与须弥座组成。幞头之上亦有雕刻狮子的,有蹲狮和卧狮,而无趴狮形象。

        在北京,门墩有时被附会出许多原本没有的文化意味,诸如圆鼓象征战鼓,因此住在这里的主人是武将;方鼓象征书箱,因此是读书人之类。其实,无论何种形状,门墩不过是建筑构件,门墩的后部是门枕石,门枢固定在门枕石的海窝里,故而门与门墩成比例消长:门的体量越大,门墩的体量自然越大,反之亦然,二者相互制衡。但是,在淮安,门墩还有另外的作用。在苏皖边区政府旧址,我见到许多门墩,不是作为门的制衡,而是镶嵌在房门两侧的墙壁内,作为墙的基石——也就是角柱石而存在。这样,门墩所承受的,则不是门,而是墙的重量了。

        当然,北京与淮安也有相同之处,在门墩的鼓芯与幞头上,不约而同地都要雕刻诸如:大狮子与小狮子;骏马、蜜蜂与顽皮的小猴子;粉莲、碧波、荡漾;牡丹的花朵幸福盛放,白头翁飞翔。这些传统物象,通过谐音组合而被赋予了美好寓意。然而北京的门墩从不雕刻文字,淮安就不一样了。我见过一对青灰色的幞头门墩,一只刻有“居家有道性存厚”,这一只应该据于门首的左侧,另一只是“处事无奇但率真”,倡导忠厚、率真的家风。家家户户倘若如此,世风怎么会这么浇薄!

        近些年由于城市建设,北京的许多老宅被拆掉了,淮安大概也是这样。老宅消泯了,一些小构件被商家作为商品贩卖,诸如瓦当、砖雕、门墩之类。我看到淮安一家网店的售卖信息——“门墩:福禄寿。质地汉白玉。高47厘米,宽46.5厘米,厚13.5厘米。重约120斤。价格1480元。销售总量0件。”这是一对门墩中的一只,另一只已不知去向。在商家的眼里,这些门墩,无论是明还是清,都只不过是可以卖钱的玩意,没有什么可以留恋。这些孤零零的门墩,原本是有家的,而且是家中的重要成员,现在却被放逐而形单影只,在暮色深沉中蹀躞街头,怎么想都令人心痛。

        2001年我因为撰写一本描述北京传统宅门的书籍而去胡同调研,有一天在土儿胡同发现了一对门墩,是那种圆鼓门墩,凸起的鼓钉用彩色粉笔间隔有序地涂出红、绿两种颜色,涂得很均匀,没有一丝溢出鼓钉边缘,我估计是小朋友精心的涂鸦,但无心中将门墩打扮成了另一种喜人的模样。忍不住想,如果将这些门墩交给小朋友,让他们去装点各家的门墩,将会呈现多么美妙的景象。

        当然这只是云端上的幻想,现实是在城市建设者的驱赶之下,胡同,那样多的胡同与四合院都藏匿起来,藏匿到说不清楚的什么地方去了,在时间的褶皱里还可以寻觅它们的踪迹吗?万幸的是,在北京,还有众多的门墩没有被遗弃,在淮安也还有不少。我们常说爱祖国爱家乡,那么就从爱护诸如门墩这样带着历史纹理的小物件做起,这有什么不可以呢?

        (作者为中国散文学会副会长)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