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已经步入新常态。我们对新常态的认识,一要有必然的心态,二要有必须的心态。中国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经济高速发展,现在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人均收入已进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经济发展速度从高速逐渐降到中高速,这是新兴国家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结果。也就是说,你愿意也好,你不愿意也好,客观规律必然如此,世界上的新兴国家概莫能外。虽然是必然性,但我们主观上必须有作为,因为没有作为就会陷入“中等收入陷阱”。这个作为是什么?就是要寻找新的路径和动力,转变发展方式,对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促使经济尽快转型升级。
因此中高速只是新常态的表面现象,而其实质却是要通过新的路径、新的动力形成新的经济形态。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就是新的路径;而创新驱动的实质是人才驱动,因此新的动力就是人才驱动。不难看出,经济新常态对苏州工业园区人才软环境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苏州工业园区必须加快建设有利于集聚能够驱动经济发展人才的新的软环境。“十三五”期间,苏州工业园区要努力建成高端人才、高端要素、高端创新三集群发展和研发、技术、制造、服务四领先的具有全球竞争优势的国际化、现代化、信息化的高端产业城、国际科学城和现代综合商务城,进入世界最具影响的强城(强园区)行列。
苏州工业园区建园20多年,就是中国改革开放大潮的一个典型缩影。我们追溯苏州工业园区的发展历程不难看出,园区所取得的每一项成就都离不开人才,苏州工业园区已经形成了一支以制造业为主的规模宏大、素质精良的人才队伍。“十三五”期间,现有的人才队伍能满足苏州工业园区的发展吗?毫无疑问,这个问题的回答是否定的。由于新常态下苏州工业园区的人才队伍必须要能承担起“创新驱动发展”的重任,苏州工业园区人才队伍必须进行脱胎换骨的改造。
本世纪10年代以来,美国政府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法案强力推动“重返制造业”,试图夺回制造业这个经济持续稳固发展的根基,重塑美国在世界制造业的霸主地位。欧洲等发达国家也纷纷仿效,先后抛出自己的“再工业化”战略。为了应对美欧的“重返制造业”和“再工业化”,李克强总理在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里宣布,要实施“中国制造2025”,坚持创新驱动、智能转型、强化基础、绿色发展,加快从制造大国转向制造强国。苏州工业园区要抓住时机,在“中国制造2025”战略中创造举足轻重的地位。为此,苏州工业园区人才发展主要聚焦在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先进制造业人才、现代服务业人才和社会工作人才四支核心人才队伍的建设上。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建设,一是快速集聚高端产业研发人才,二是引进和培养一批世界一流的科技领军人才和团队,三是精心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军人才。先进制造业人才队伍建设,一是调整工程师人才队伍结构,二是培养造就高水平的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三是培养大批的能够满足先进制造业需要的门类齐全、技艺精湛的高技能人才。现代服务业人才队伍建设,在金融、总部、文化、服务外包、物流会展、商贸旅游等领域引进培养一批专业拔尖、视野开阔、能够提高园区综合竞争力的高水平的现代服务业人才。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要适应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培养造就一支数量充足、专业化水平较高、结构比较合理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