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5年06月04日 星期四

    新常态·新认识·新思路

    松绑!让企业不再负重前行

    作者:本报记者 陈晨 杨亮 《光明日报》( 2015年06月04日 13版)
    2015年以来,吉林省推进工商登记制度改革,为市场主体和监管部门“双减负”。图为市民在吉林省政府政务大厅办理企业经营许可证。新华社发 林宏摄
    CFP

        核心提示

     

        ■改革要围绕企业和市场主体开展

     

        ■降低市场准入门槛,为“双创”营造宽松环境

     

        ■对企业松绑需要顶层设计

     

        日前,国务院批转的国家发改委《关于2015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的意见》提出,以处理好政府和市场关系为核心,以政府自身革命带动重要领域改革,抓紧推出一批激活市场、释放活力的改革新举措,并布置了持续简政放权、加快推进政府自身改革、深化企业改革、进一步增强市场主体活力等8方面年度经济体制改革重点任务。

     

        事实上,新一届政府在简政放权、为市场主体松绑上的疾步快跑政策一直引人关注。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项目等事项,深化商事制度改革、降低市场准入门槛,减免税费、让小微企业轻装上阵……一项项改革措施,让企业不再负重前行,激发了市场活力。改革给企业带来了哪些红利?如何点燃了市场热情?还存在哪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1 改革改什么

     

        两年多来,国务院把简政放权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先手棋”和转变政府职能的“当头炮”,采取了一系列重大改革措施,有效释放了市场活力。去年3月1日起,商事制度改革在我国全面推开,取消了公司注册资本最低限额等限制性规定,降低了创立公司的资金成本,提高了公司资本运作效率,最大限度地为投资主体松绑。年检改年报制度也减少了政府部门对商事主体的管控。可以说,这项改革与千万企业息息相关。

     

        “我们对比1990年到2014年的相关数据后发现,企业数量和GDP总量的关联度表现出正相关的关系。企业是市场的细胞,市场的健康与否与细胞的数量和质量密切相关。市场上的生产活动是由企业组织经营的,因此,商事制度改革的每一项举措都是围绕企业和市场主体来开展的。”国家工商总局企业注册局副局长王磊向记者表示。

     

        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项目等事项,降低市场准入门槛,从工商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和税务登记证的“三证合一”到“一照一码”(指由一个部门核发营业执照,加载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的持续推进,无一不是改革的有力举措。目前,全国已有27个省(区、市)实施“一照三号”,福建自贸区、江苏宿迁和广东深圳已率先推行了“一照一码”。

     

        “商事制度改革是从发展市场经济的需要,从百姓经商兴业这第一道门改起,以改革工商登记为切入点,减少行政审批、转变政府职能,激发亿万群众的创造力和市场经济的活力,为公平竞争搭好舞台,为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国家工商总局副局长刘玉亭说。

     

        为让企业轻装上阵,政府部门的行动远不止于此。今年以来,税务部门出台所得税减半征收、暂免征收增值税和营业税等政策以扶持小微企业发展。据统计,全国共计6000万左右的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为社会提供了75%左右的就业岗位和90%的新增就业机会,直接或间接创造了50%左右的出口收入和财政税收。但工信部日前发布的全国企业负担调查评价报告指出,74%的小微企业认为税负较重,迫切需要减少税费负担、缓解生产经营困难。

     

        “政府将出台更多积极政策,为‘众创空间’清障搭台。”财政部副部长史耀斌透露,财政部门将从公共财政资金方面支持小微企业,2014年已安排116亿元,2015年在财政收入增速不断下降、支出刚性压力丝毫未减的情况下,仍然按照116亿元来安排。

     

    2 怎样激活市场

     

        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调查中心近日发布的报告显示,商事制度改革实施一年来,受益最大的是注册资本规模在10万元以上的小微企业。改革后,这类企业大量涌入市场,相比2013年同期增加61%。改革也使小微企业的注册时间缩短,其中近半数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可以在5天内完成注册登记。改革前注册的小微企业办理营业执照所需的平均费用为723元,改革后减至272元。

     

        对许多小微企业而言,缺乏资金、场地往往成为其发展的“拦路虎”。商事制度改革降低了市场准入门槛,放宽了对企业的管制,节省了企业的运营成本,加速了资金的流转,提升了资金运作的效率,为小微企业的发展创造了更易于成长的条件,也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营造了更好、更宽松的市场环境。

     

        商事制度改革怎样激发了市场活力?一系列表现抢眼的数字是最好的回答。国家工商总局的统计显示,从去年3月1日到今年5月底,全国新登记注册市场主体1691.1万户,其中,企业485.4万户,个体工商户1170.2万户,农民专业合作社35.5万户。全国实有各类市场主体7264万户,同比增长14.3%。其中,企业1959.4万户,同比增长20.9%。尤其是从去年3月1日到今年5月底,新登记注册的企业达到485.4万户,这意味着平均每天新登记注册企业高达1.06万户,简政放权的“减法”换来了市场活力的“乘法”。

     

        与此同时,商事制度改革还促使大量民间资本投向新兴产业和新型服务业,成为优化产业结构的重要力量。去年3月1日到今年5月底,第三产业企业数量同比增长42.8%,明显高于第二产业23.9%的增幅,第三产业企业占所有企业比重提高到了79%,改革对现代服务业带动作用明显。刘玉亭表示,商事制度改革还创造了更多就业机会,对引导创业、促进就业作出了显著贡献。此外,改革推动了我国工商注册制度便利化,资金利用效率显著提升,营商环境明显改善,外国企业和境外投资者的投资力度不断加大。

     

        而在税收政策红利上,一季度,享受所得税减半征收政策的小微企业有216万户,受惠面在90%以上,减免税额51亿元;享受暂免征收增值税和营业税政策的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共有2700万户,减税189亿元。

     

        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张斌指出,减税通常具有促进消费和带动生产双重功效,特别是对于我国这样以间接税为主的国家,减税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结合能有效促进经济增长动力的转换,一系列扶持政策在激发“众创”热情的同时,也为中国经济增添了巨大的信心和活力。

     

    3 疾呼顶层设计

     

        在江苏宿迁,申请登记注册的企业主在领取“一照一码”的工商营业执照时,还会领取到一张友情提醒单。这张单子上除了列有企业的商事登记号,还清楚地写明由于改革刚刚启动,企业在办理个别业务时,可能仍会使用到营业执照注册号、组织机构代码证号以及税务登记证号,并将这三个号标注出来,为企业提供便利。

     

        “一照一码”的改革关键在于统一编码规则。宿迁市工商局在通过深入研究国内外商事与非商事多种赋码规则后,制定出18位编码规则,即1位机构类型+6位行政区划+2位登记机构代码+8位主体顺序号+1位校验码。

     

        为何不采用国家发改委建议的国家统一信用代码编码规则,将被大多数机构认可、广泛运用的组织机构代码嵌入其中?对此,宿迁市工商局局长耿静波表示,将组织机构代码嵌入新码,意味着所有新码都要由质监部门先赋码,发证机关再赋码,存在着“二次赋码”和代码权垄断的问题,而宿迁的编码设计避免了这些问题,各基层发证机关可以直接赋码,实现了国家和地方事权的科学划分。同时,各编码管理部门能基于统一编码规则独立、自主和即时赋码,不必等待国家“集中赋码”或在“预付码段”范围内嵌套赋码,流程更为简化,时限明显压缩。

     

        这样的改革因没有前路可循,自然显现出可嘉的勇气和魄力,但也极有可能付出较大的改革成本和代价。记者了解到,工商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和税务登记证的发放依据及覆盖面各有不同,银行等部门在办理开户等业务时大多认可组织机构代码证。尽管在宿迁市内,由于改革力度较大、部门之间协同程度较高,18位新码在国土、电力、银行等系统均已获得认可,但当企业走出宿迁、走出江苏甚至走出国门从事商业经营活动时,往往会遇到一定的阻碍。此外,一旦今后国家出台的“一照一码”编码规则与宿迁存在差别,宿迁将为改革付出巨大的成本。

     

        “领取18位码新照的企业在外从事业务时,确实仍然需要用‘二路并行’的方法过渡。因此,我们强烈希望国家层面加快对‘一照一码’改革的顶层设计,尽快出台统一的改革方案。”耿静波呼吁。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的出台是实施‘一照一码’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刘玉亭透露,目前国家发改委正会同有关部门加快推进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方案的出台。当“一照一码”的路线图清晰可见时,政府对市场主体的再次松绑将会进一步点燃市场热情。(本报记者 陈晨 杨亮)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