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恩斯主义需求管理导致劣质需求
需求管理是现代宏观调控的核心。但目前的凯恩斯主义需求管理存在严重缺陷,它是以牺牲需求的质量来换取数量增加,因此将使经济变得越来越脆弱。
首先看货币政策。货币政策调控的是利率,随着利率的下降,原来无利可图的投资项目变得有利可图,从而使得企业愿意进行这些投资。这就意味着货币政策刺激出来的投资的质量是下降的,经济稍有风吹草动导致利率上升或经营环境恶化,相应项目的贷款就可能会变成烂账,引发金融危机。
再看财政政策。用财政政策刺激出来的投资的质量也是越来越低的,这跟货币政策一样。财政政策刺激出来的消费的质量也是越来越低的,比如,减税、发放消费券这些措施,通过增加老百姓的可支配收入刺激消费,但这样刺激出来的消费的边际效用是越来越低的,因而质量越来越差。
创新导致优质需求
熊彼特把创新分为5大类,即产品创新、工艺创新、市场创新、管理创新、原料创新。所有五种创新都有助于提高企业的投资收益率,因而刺激企业投资。产品创新造就新的消费热点,因而就导致好的投资机会。工艺创新能够提高企业的技术水平。管理创新能够提高各种资源的利用效率。原料创新能够降低原料成本,从而降低平均生产成本,在产品价格不变的情况下投资收益率就越高。而市场创新能够扩大产品市场,在成本不变的情况下提高企业的投资收益率。我国最近30多年的对外开放政策,以及目前的“一带一路”战略就是市场创新的范例。
因此,刺激需求可以通过提高投资收益或者消费的边际效用来进行,这就需要鼓励创新,这种政策我们称之为“创新支持政策”。
创新支持政策与凯恩斯主义政策的效果对比
凯恩斯主义政策和创新支持政策都可以用来调节需求,但二者在刺激需求方面的效果也不一样。
首先考虑经济的强健程度。所谓“经济的强健程度”,指的是经济对各种外来冲击的抵抗力。需求的质量直接决定了经济的抵抗力。需求的质量越高,经济的抗打击能力就越强,经济就越强健。
其次,考虑政策效果的滞后程度。凯恩斯主义政策调控的是投资成本或个人可支配收入,政策作用过程可以很快。而创新支持政策首先影响的是企业或科研人员从事创新活动的积极性,然后创新活动本身从开始计划到最终完成、从创新成果完成到实际应用都需要大量时间,因此,相对来说,创新支持政策效果的滞后时间要比凯恩斯主义政策效果的滞后时间长得多。
再次,考虑政策效果的不确定性。创新活动,尤其是科研创新的不确定性很大。创新是在未知领域内活动,因此天然地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相对而言,凯恩斯主义政策的不确定性要小得多。
两类政策在宏观调控中的组合
综上所述,在调节需求方面,凯恩斯主义政策和创新支持政策各有利弊。因此,在宏观调控时我们应综合利用这两类政策,具体原则应该是“创新支持政策为主,凯恩斯主义政策为辅”。由于创新支持政策有利于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因此应予优先采用。如果创新成果过多导致投资过大,可以用凯恩斯主义政策提高利率来抑制投资,因为凯恩斯主义政策在增加投资方面的效果远不如在降低投资方面的效果大。而凯恩斯主义政策的辅助作用也有利于克服创新支持政策效果的滞后性和不确定性方面的缺陷。因此,“创新支持政策为主,凯恩斯主义政策为辅”的具体含义是:以创新支持政策扩张,以凯恩斯主义政策紧缩;以创新支持政策粗调,以凯恩斯主义政策微调;以创新支持政策应付中长期问题,以凯恩斯主义政策应付短期问题;以创新支持政策解决系统性问题,以凯恩斯主义政策应付偶发性问题。
(作者系北京大学经济研究所常务副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