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5年06月03日 星期三

    会议传真

    世界经济 走势展望

    作者: 《光明日报》( 2015年06月03日 16版)

        日前,由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主办的首届中国人民大学世界经济论坛举行,与会专家就“探寻新的增长之路”展开讨论,主要观点如下:

     

        陈雨露(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对世界经济的研究要拥有全球化视野。根据联合国最新发布的世界经济形势展望,当前世界经济的形势特点可以用“五低两高”来形容,即低增长、低贸易流动、低通货膨胀率、低投资、低利率和高股价、高债务水平。如何延续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需要以世界经济中的重大热点问题为导向,深研其影响和政策含义,为经济政策的制定提供建议,探寻世界经济新型增长之路。

     

        隆强国(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党组成员):在全球经济放缓、新挑战频出的背景下,认真分析和把握变化中的世界经济显得更加重要。

     

        首先,把握好新技术革命的机遇。经济危机爆发后,世界主要经济体都力图通过产业转型来应对金融危机带来的冲击和挑战,如果我们能够把握好新技术革命机遇,就可能实现“弯道超车”。

     

        其次,把握产业方面出现的新机遇。我国现在处于比较优势转换的关键时期,经济发展新优势正在显现,吸引着国外投资者进入中国市场。

     

        再次,把握好海外低成本并购战略。金融危机爆发后,受危机冲击国家的企业市场价值大幅下降,中国企业通过海外低成本并购,能够迅速获得被并购企业原来的先进技术、研发能力以及国际销售渠道等,有利于促进中国企业转型升级。

     

        最后,充分利用全球基础设施建设热潮,加速推动中国有竞争力的技术密集的成套设备走出去。

     

        李凤林(中国前驻俄罗斯大使):当前世界经济环境仍比较复杂,机遇和挑战相互交织,是我国发展的重要机遇期。

     

        第一,当前经济全球化形成一种反弹趋势,多种因素形成了逆全球化力量,不同的国家利益决定了对全球化的不同态度。

     

        第二,关注美国的全球战略。有学者最近提出了“2/3现象”,即在赶超第一大国时,当第二大国经济实力达到第一大国的60%、70%时,第一大国会采取一些手段阻止第二大国成长,这一现象值得我们关注。

     

        第三,如何看待中国发展的作用。应当清醒地看到,中国的高速发展是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开展大国外交,既是我国的权利,也是我们的责任。

     

        张宇燕(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所长):影响世界经济增长周期的有四个因素。人口因素是影响世界经济增长周期的长期因素;技术进步因素直接和劳动生产力的提高相关;生产要素当前作用微弱,由于全球价值链大体定型,生产要素流动难以寻求经济增长空间;国际规则与制度因素则制约着技术、人口、产品服务的全球流动。

     

        展望世界经济,一定不能漏掉国内政治。思考世界经济长期增长应关注以下几个方面:包括人口、技术等因素在内的生产要素全球流动,国际治理和国内政治环境。

     

        佟家栋(南开大学副校长):建立典型的自贸区,对国内经济产生辐射作用,不只是需要海关监管,还需要一系列的具体分工和功能区划分。为此,要营造便利的贸易环境、投资环境,便利且高效率的服务系统,便利合理的市场环境,吸引国内企业;同时,给国外企业提供进入中国市场的便利服务,例如,提供投资负面清单清晰化的便利等。

     

        雷达(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短期看,2008年以后世界经济总体上处于复苏阶段,呈现以下几个特征:

     

        首先,全球贸易增长特别是货物贸易增长低于全球经济增长水平。

     

        其次,在缺乏全球贸易增长基础的背景下,国别的经济增长只能依赖于国内经济结构调整或区域板块的贸易增长。

     

        再次,全球经济增长的复苏过程中,美国国际战略的调整依然对全球经济的未来走势有着重要影响。

     

        最后,外围新兴经济体在全球需求不振、全球贸易增长缓慢背景下,商品出口国潜在增长率下降,石油输出国为避免经济进一步衰退,多数选择货币扩张手段来维持一定的经济增长率。

     

        (张胜、张雁整理)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