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5年05月29日 星期五

    心灵有约

    因为“源”在那里

    作者:文丁 《光明日报》( 2015年05月29日 15版)

        树有根,水有源,人有家。扎西一家就住在这海拔5000多米的雪域高原上,不是一代,而是几代。这里空气稀薄,均匀、顺畅地呼吸是一件奢侈的事。其实不仅如此,在扎西的世界里,常人赖以生活的东西,似乎都是稀缺的。最不缺的就是水了。

        这里是唐古拉山脉格拉丹东雪峰的东坡。除去裸露的石、大块的冰就是清澈的水了,远处仅有的一点草地,稀疏脆弱,难有绿色。但无论怎样,这里已经是长江源区,沱沱河、当曲和楚玛尔河即将汇合的地方。“三河”汇流后,就是让人荡气回肠、魂牵梦萦的长江了。

        扎西一家,是这个“源”区真正的守“源”人,扎西的灵魂就深扎在这里。青春不再的扎西,仍然记得20世纪70年代,16岁的他作为向导,领着兰州军区测绘官兵测绘长江源区的情景。那次测绘历时数年,完成了1∶100000的地形图,使江源地区的真容细貌,第一次郑重、翔实、准确地被人类捕捉、认知。但代价是7位工作人员永远合上了眼睛。那一刻,扎西的泪顺着脸颊往下滑。他用手背抹去凝结的泪冰,泪水还是如河水般涌出。7位兄弟的背影,随着历史烟云远逝,却定格在扎西的心坎上。他想,这样的地方,圣洁而高贵,自己要用一生来守望。于是,他把从测绘队学到的一些知识和方法重新梳理一遍,记在心间,并咬牙将家里的牦牛卖了,背回水准仪、照相机、测绘仪等设备。每逢寂寞的时刻,每逢冰雪开始融化的时节,每逢自己认为重要的时刻,他都带上干粮,扛着“设备”,独自去源区查勘。

        “河源唯远”,这是他早年从测绘人员那里知道的江河定源的黄金标准。于是,几十年来,他攀高爬坡,踏雪卧冰,在这高原之巅,探求着长江的发源地。他曾经昏死在冰封的雪路上,也曾经迫切渴望一口满满的空气温润心脾。他是名副其实的攀岩者,是无人区的坚强“忍者”,是世界上唯一用步子丈量出长江“三源”的行者。在通天河,他扭伤了左踝骨,是被小儿子嘎热搀回家的,但他走完了最长的支流——当曲。他四肢并用,爬上了姜古迪如南支冰川,蹚着沱沱河沁骨的冰水,难以压抑内心的热血躁动。脚踝扭伤后,他再也爬不上更高的冰峰查看源流,但仍然连滚带爬地踏进地势较低的楚玛尔河的水流中,那一刻他感觉自己受伤的脚踝痊愈了。那海拔6621米的格拉丹东雪峰,那源远流长6323公里的长江,有他的足印,有他的汗水,更有他这位雪域高原人的一腔情怀。

        扎西并不完全知道,长江的源头困扰了人们数千年,“打嘴仗”成了常态。到前两年长江水利委员会组织专家到长江源区进行考察止,有官方定论,有徐霞客式的认定,还有扎西这样的守望,也有不同专家的看法。目前的分歧主要在沱沱河和当曲谁为正源?两者之争,实际是“河源唯远”与综合考虑长度、水文、“居中顺直”以及历史习惯等多因素之争。由于现代测绘水平的提高,最近的量算成果更为精确,这是扎西的感觉和认知所不能企及的。根据测绘的结果,当曲比沱沱河长11.18千米。一方认为,鉴于两者长度相差不多,将“河源唯远”作为长江定源的唯一原则,其科学性和说服力都不强,而且对冰川是否计入河长还存在争议。从与干流走向一致性和地貌特征看,沱沱河与干流走向顺直,其源头姜古迪如冰川与当曲源头区霞舍日阿巴山相比,至长江入海口直线距离更远,海拔更高,更能体现长江发源于全球最高的青藏高原的特点。但另外一方则认为,当曲最长、水量最大、流域面积最广,而且是真正的位置居中、流向顺直。长江正源之争,又不仅仅是学术问题——若把形单势弱的姜古迪如冰川作为正源,让人情何以堪?

        这几个地方,扎西都到过,但是没想到会有如此大的争论存世。那天,他喝着奶茶,咀嚼着糌粑,用模糊的视线眺望着远处的雪峰,内心在想:长江作为中国第一大河,世界第三大河,能不能以沱沱河为正源,当曲为南源,楚玛尔河为北源呢?

        其实,大自然才是真正的神秘莫测、博大精深。人类始终走在认识、了解、诠释、适应她的路上。万物皆有源,但万物又不是那么爽快,总是“调皮”“任性”地设置重重障碍,“犹抱琵琶半遮面”,不让人类那么轻易地触摸、掌握自己的“源”。更加令人恼火的是,“源”往往不是一成不变的,即便是此刻已成“定论”,随着斗转星移,又可能被无情地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于是,人类只能不停地走,不停地跑,不停地算,不停地想,甚至不停地吵,无限接近那个让人爱恨交加的“源”。

        探寻长江之源是一场接力赛,扎西是其中一位无畏无私的选手,我们应该为他鼓掌、点赞、称颂。或许有人会问登山者为何对登山运动痴迷不已,肯定的答复是“因为山在那里!”而在这雪域之巅,扎西之所以付出一生的守望,或者还有人为此继续这守望式的探究,是因为“源”在那里!那里不仅是高山,也是远方,而一切都从这高远莫测的“源”开始、走来、奔去。万物皆有“源”,“源”永远是迷人的。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