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5年05月28日 星期四

    让创新热情竞相迸发

    ——访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院长张建云

    作者:本报记者 李慧 《光明日报》( 2015年05月28日 14版)

        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是我国最早成立的国家级综合性水利科学研究机构,从1935年成立至今,已走过80年历程。80年来,南科院在水利、交通、能源跨领域的科技前沿,取得了一大批令人瞩目的成果。在发展中,南科院秉持了怎样的理念和精神?如何激发科研工作者的创新热情,为年轻人才脱颖而出、施展才干提供更大的舞台?如何提高科技成果的转化率?对此记者专访了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英国皇家工程院外籍院士张建云。

     

        记者:在发展中,南科院如何打造创新型科技队伍,如何通过体制创新调动科研人员的创新热情?

     

        张建云:人才是科技创新的关键,南科院始终高度重视人才队伍建设。80年前,中央水工实验所是当时水利科研权威的聚集地,开启了现代水利科学研究的先河。新中国成立后,国家百废待兴,水利建设急需技术人才,南科院又连续举办多届水文技术、水工试验、土工试验等培训班,为全国相关部门、省市培养输送了大批试验研究人才,成为国家水利科研成果的孵化器和科技人才的摇篮。进入新时期,南科院坚持用事业凝聚人才、用实践造就人才、用机制激励人才、用制度保障人才,优化人才结构,促进人才成长,充分发挥老一代科技工作者的带领作用和中青年领军人才的骨干作用,为年轻人才脱颖而出、施展才干提供更大的舞台和更多的机会。在人才培养中,南科院以科研项目为平台,加强实践锻炼,同时坚持送出去学习和引进来使用,通过合作研究培养、挂职锻炼等多种渠道提升人才优势,通过制定人才培养规划、引进竞争机制、设立人才培养基金,完善人才培养机制,打造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创新型科技队伍。例如,每年选派一些优秀中青年骨干出国进修,对优秀人才给予一定的住房保障、科研经费补贴等,通过这些措施让创新的热情竞相迸发。

     

        记者:在发展中,南科院如何推动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提高科研为社会发展服务的能力?

     

        张建云:需求驱动是我们在发展中坚持的一个重要理念。南科院诞生在一个由传统水利向近现代水利转变的关键时期,因需求而生,因需求而发展。南科院的突出特点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解决重大工程的关键科学技术问题,服务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80年来,从上世纪三十四年代开展的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综合考察和规划,到新中国成立后的淮河治理和太湖治理,从长江的葛洲坝工程、三峡工程、长江口综合治理工程到世界最长的桥隧工程——港珠澳大桥,从最北端的丹东港到西南边陲的防城港,南科院人为多项国家重大工程的建设提供技术支撑。随着全球变暖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2007年南科院申请并得到批准成立了水利部应对气候变化研究中心。近年来,在大力建设生态文明、发展海洋战略的强国之策下,南科院迅速组建了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和海洋资源利用研究中心,致力于战略性、前瞻性研究。在多年紧密服务民生水利的基础上,针对当前农村饮水安全、中小河流治理、清洁型小流域建设等民生重点领域,成立农村水利科学研究推广中心,将科研与新农村建设紧密结合,为民生水利再立新功。

     

        记者:目前,南科院将着重做好哪些工作?

     

        张建云:首先是做好规划。围绕国家重大需求,面向水利改革与发展,瞄准学科国际前沿,认真组织做好“十三五”及中长期规划,做好国家重大科研项目的储备,做好学科发展和人才发展规划。

     

        其次是提升两个能力。一是提升创新能力,运用创新的思路和方法,培养具有创新潜力的人才,建设一流科研平台,加强高端仪器及大型科研设施等建设。二是提升服务能力,为水利、交通、能源事业发展服好务,为民生服好务,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

     

        再次是强化三方面建设。一是强化学科建设,结合国家发展需求,积极培育新的学科发展,特别要支持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农村水利科学研究推广中心、海洋资源利用研究中心等3个新成立研究中心的发展,加快城市水文、应对气候变化等新学科建设步伐。二是强化人才队伍建设,加快引进培养高端人才、领军人才,构建人才“金字塔”,创造一切条件打造高素质人才队伍。三是强化科研平台和基础设施建设,全面组织实施新实验基地的建设,发挥好已有基地的国际合作研究作用,探索全院统一管理的试验基地管理模式,加强国家以及水利、交通和能源领域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中心以及院级重点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

     

        (本报记者 李慧)

     

    光明日报
    光明日报(1985.01 - 2009.12)
    中华读书报
    中华读书报(1998.01 - 2010.08)
    文摘报
    文摘报(1998.01 - 2010.08)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博览群书(1998.01-2009.08)
    书摘
    书摘(1998.01-2009.08)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